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当中 , 家庭是个体进行社会化与心理发展的关键单位 , 但是由于血缘与姻缘关系的不同 , 家庭当中存在直系、旁系等多种亲属关系 , 所以有些人就会在这一点上产生认知偏差 。
有的人认为 , 自己亲生的子女虽说也很亲密 , 但自己的侄子、外甥等与自己同宗同源 , 都是“一个姓氏”的 , 所以对其总是十分关注 。
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就是因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们对于关系的看法不同 , 对于个体 , 尤其是年纪比较长的中老年人而言 , 一定要把关系梳理清楚 , 切莫将莫须有的“孝顺”义务强加在一些旁系亲属身上 , 同时冷落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 这无异于是本末倒置 。
特有的中国式“道德绑架”
在西方心理学当中 , 所谓“道德绑架”情况在德国精神分析学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Fromm)属于是一种社会潜意识 , 但是个体意识与集体观念当中存在差异 , 所以当事情真的发生时 , 这种偏差就会导致不同个体之间出现矛盾 。
弗洛姆还认为 , 这种存在于集体层面的看法应该服从于社会文化 ,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每种文化当中 , 个体都需要尽量按照公认的价值标准去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 , 这样就会减少偏差产生的原因 。
但是中国由于具有许多特有的传统观念与文化 , 这与西方社会是不同的 , 人们往往不能在一套产生于近代的价值标准当中生活 , 而是会身处各种价值观的交织当中 。
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文化 , 这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精神基础;与此同时 , 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中国也成为了一个符合现代要求的主权国家 , 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 。
多种价值标准的存在常常会使某些人难以保持清醒的认识 , 尤其是在一些上了年纪、文化水平不太高的老年人身上 , 会产生特有的“道德绑架”行为 。
人应该是道德的 , 前提是交往双方都是如此 。
-TheEnd-作者|汤米达编辑|万安第一心理主笔团|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JeanPiagetBiographie.(2020January29).
推荐阅读
- 妈,我凭啥帮你们养儿子!
- 继父管教继子引发矛盾,妻子大骂丈夫不是人,这些年把我儿子当狗
- 上海街头老父亲当街逼女儿分手,男友曝光与女朋友父亲交往过
- 83岁老汉,把自己的房子,赠送给了继子,亲儿子分文不给,儿子每月还给他300元赡养费
- 两套房都过户给儿子,母亲生病要治疗费,才知女儿已搬外地两个月
- 媳妇怒斥婆婆:不带孙子就不帮她养老,婆婆冷笑一声潇洒的走了
- 女子跟情夫私奔四年后被甩,转头跟儿子要35万赡养费,儿子:给我滚
- “给儿子带孩子10年,生病却绑架我们养老”女婿拒绝养老,岳母泪崩
- 老两口退休金7000, 却成了月光族,儿媳得知后怒斥:养老别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