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也逐渐利用了这些动物的弱点 , 将猎物们围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面 , 凭藉自身的耐性不断地驱赶猎物进行奔跑 。 使猎物产生大量的热量 , 最终中暑 , 达到捕获猎物的目的 。
在捕猎过程当中 , 通常毛发较少的人类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猎物 , 而那些毛发较多、捕猎能力较差的人类祖先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
随着人类不断地繁衍和生息 , 毛发逐渐减少的基因也被一代代的人类传递下来 , 逐渐演化成现代人类 。
关于摆脱寄生虫说:由于人类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森林里面 , 在捕猎过程或者平常的生活当中也会遇到诸多的寄生虫的影响 , 诸如跳蚤之类的 。 这些寄生虫通常都会寄生在我们的毛发当中 。
因此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 , 人类的体毛也不断地减少 , 尽量避免寄生虫对自身的危害 。 不过这个学说却解释不了为何人类要留下头发和阴毛、腋毛等 , 因为头虱和阴虱仍然会在人体的这些地方生存 , 影响人类的健康 。
性选择学说则是根据人类之间的相互繁衍交配作出的假设 。
小知识:1.阴虱一般寄生于人类的阴部的毛发中 , 长约1-3毫米;无翼、身体扁平;远看如同皮屑 , 细看则如同小螃蟹;也有寄生于睫毛、腋毛、眉毛、头发及其他浓密体毛处的报道 。
2.头虱寄生于人类头发中 , 体长约3mm , 雌虱略大于雄虱 , 身体狭长 , 呈灰白色或白色 , 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有3对足 。 头虱产卵于发根处 , 以耳后居多 , 卵椭圆形 , 白色 , 俗称虮子 。 人类是头虱和阴虱的唯一寄主 , 都是靠吸食人的血液维持生存 ,所以被叮咬的局部会特别痒 。
一些科学家认为:毛发较少的人类可以更好地获得对方的青睐 , 而毛发比较旺盛的人类最后也逐渐被淘汰 。 之后人类的基因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
但这一说法也有缺陷 。 那就是:性选择通常会导致性二态性这一现象 , 它并没有在如今的人类身上体现 ,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身体上都没有大量的毛发覆盖 。
人类是何时开始退毛的?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 , 人类大约在120万年前褪掉了体毛 , 在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
20世纪末一位名叫马克·斯托金的德国生物学家在和儿子的交流当中发现 , 由于人体当中的虱子依靠人的体温和毛发而活 , 如果将它们单独放置将很快死亡 。 通过研究虱子的基因则很可能得出人类毛发退却的时间 。
得到这个灵感之后 , 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究当中 。 如今寄生在人类身体当中的虱子有阴虱、体虱、头虱这三种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人类毛发的不断退去 , 在阴毛、头发、腋毛这三处活动的虱子们也被完全隔断 , 形成了它们独特的基因 。
小知识:马克·斯托金(1956年8月1日出生)是一位遗传学家 , 目前担任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和德国莱比锡大学生物人类学名誉教授 。 他从事人类进化领域 , 特别是现代人类的基因进化、起源和分布 。 斯托金还开创了男性不同头发颜色和秃顶的遗传基础:人类雄激素受体基因是男性秃顶的主要因素 。
体虱出现得比较晚 , 它的出现源自于人类穿衣服 。 随着人类穿衣服的流行 , 包括头虱在内逐渐演化出来了触角 , 能够攀附在人类的衣服上防止掉落 。 曾经光滑的皮肤防止了虱子之间的互相交流 , 但在人类穿上衣服之后 ,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攀爬衣服 , 从而再一次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
体虱更像是头虱 , 经过了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物种 。 因此通过研究虱子的基因 , 我们便能够得出人类褪毛的时间 。
最终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之后 , 他们发现头虱和体虱基因改变的时间大约是在120万年前 。 也就是说大约在120万年前 , 人类就已经开始褪毛 。 在这之后 , 原来被光滑皮肤隔绝的虱子之间随着人类的穿衣得以继续交流 。
褪去毛发后的人类为何又会重新穿上衣服?为何在褪去毛发之后 , 人类重新选择穿上衣服呢?
17万年前是一个非常寒冷的时期 , 在史学界上也被命名为第四纪大冰河期 。 当时全球气候异常寒冷 , 褪去毛发之后的人类无法像以前一样通过大量的体毛将自身大量的体温保存 。 如果按照动物正常的演变路线 , 人类在当时很可能将会面临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