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杀人逃亡16年漂白成为大学客座教授,家属持续追凶,老乡聚会认出凶手( 四 )


杨顺祥的死亡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 原本还算伟岸的父亲一下子变得虚弱不堪 , 一个月后 , 眼睛就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 , 而他的母亲因为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 , 多次轻生 , 幸亏杨顺明及时发现给救了回来 。
“我觉得很委屈 , 自始至终我都没做错 , 但现在却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这么大的痛苦 。 我没有人可以诉说 , 很难受 , 也想过去死 , 但想到父母 , 还是要管好他们 , 天天跟着他们 , 怕他们想不开了到山上去跳悬崖 。 ”事后杨顺明这样给记者说 。

就这样 , 杨顺明在老家陪了父母两个月 , 两个月后 , 父母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了 , 可是警察那边却还没有抓到一个行凶者 。
杨顺明不想一味地等待了 , 他决定要自己去寻找凶手 , 他把追逐的目标定为案件的始作俑者 , 也就是35岁的任岳峰 。
1997年8月底 , 杨顺明回到昆明 , 他重新找了一份酒店的工作 , 每天工作8小时 , 每月收入在1100元左右 。 杨顺明说之所以还是选择这个职业 , 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工作比酒店业见的人更多 , 面更广 , 能打听到的线索更多 。 ”
最开始的时候 , 杨顺明并没有获得任何线索 , 他先是去任岳峰和他女朋友住的地方等 , 下了班就去关键路口蹲守 , 很快发现他女朋友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 , 于是又把重点放在了蹲守任岳峰父母的家 。
任岳峰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 , 在昆明一所高校的宿舍区内 , 每天下班后 , 杨顺明就找个隐蔽的角落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看 。


杨顺明说:“一开始不知道他们家的具体位置 , 去的时间长了 , 听来往的人谈话 , 逐渐摸出哪个是他们家 。 每天都是到非常非常累了才回去睡觉 , 饿了就买个馒头 , 一边吃一边看 。 即使是天气不好也会去 , 一想到也许天气恶劣的时候他会趁机回家看父母 , 就更不能放弃了 。 ”
蹲点时 , 杨顺明还会学点英语 , 他买了《酒店英语》 , 还把酒店的菜单抄了下来 , 一边盯着看一边背单词 。 就这样几年后 , 即使他的同事是外国人 , 他也可以和对方顺利的交谈合作了 。
守株待兔了近两年 , 杨顺明始终没有看到任岳峰的身影 , 但是在工作中他获得了一些新线索 。

1998年6月 , 酒店的一位同事告诉他 , 曾经听客人聊天时提到任岳峰在广州银山出现过 。 杨顺明得到这个线索后 , 立刻向同事借钱凑了3000元 , 请了几天假就赶去了广州 。
当杨顺明来到广州银山时 , 才发现这里这么大 , 要想在这几天里找到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 可是他并没有放弃 , 他想到任岳峰犯事不太久 , 可能见不得光 , 广州又是个夜生活丰富的城市 , 很可能会选择晚上出来活动 , 于是晚上也不休息出去找人 。
饿了就啃馒头 , 实在走不动了就找最便宜的旅馆休息 , 醒来就又出去找 , 这样一直找了6天 , 没有任何线索 , 他才觉得这个信息可能不太真实 , 于是返回了昆明 。
2000年杨顺明又听一个朋友说 , 在广州一家高级酒店里曾看到一个很像任岳峰的人出现过 。 他又马上请假跑去了广州的这家酒店问 , 但酒店说 , 客人已经退房 , 并且也不叫这个名字 , 于是线索又断了 。
2007年3月 , 当他再一次获得任岳峰可能在上海五角场附近出现的线索后 , 决定破釜沉舟举家搬去上海 , 那时他已经在昆明结婚买房了 。
但经过这些年的成长 , 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一个新的城市重新开始生活 。 最重要的是当时他觉得这个线索的希望很大:“我觉得任岳峰的性格是很愿意挑战的 , 因此他很可能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工作 。 ”
杨顺明的妻子对于搬家到上海也很支持 , 于是他辞掉了昆明这家四星级酒店餐饮部经理的工作 , 全家搬到了上海 。 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大海捞针 。 因为这件事不方便跟人打听 , 他只能是有空就在上海各处走 , 甚至会在他认为的关键路口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搜寻任岳峰 。
2008年5月 , 杨顺明从朋友处得到消息:有人在贵州六盘水见过任岳峰 。 他马上请假去了六盘水 , 到了地方后立刻判断任岳峰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小城生活 , 就直接去了离六盘水最近的较有规模的曲靖市 , 在曲靖找了4天 , 同样没有结果 。 从曲靖回来后 , 他决定辞去上海的工作 , 搬到离六盘水较近的贵阳 。
因为以杨顺明对任岳峰的了解 , 他是个蛮有冲劲的人 , 又很有自己的想法 , 杨顺明认为任岳峰是不会愿意屈居在很小的地方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