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最强“隔壁老王”,偷偷享受,让别人帮自己照顾后代( 二 )


因为瘦小的雄鱼并不具备建筑巢穴和吸引雌鱼的能力 , 所以它们就只能“浑水摸鱼”地跟着雌鱼一起前往其他雄鱼的巢穴 。 等待雌鱼产卵完毕 , 它们就会借机排出自己的精子 , 使得部分鱼卵受精 , 这一气呵成的操作很难被巢穴中健壮的雄鱼注意到 , 毕竟那时的它正沉浸在求爱成功的喜悦当中 。

也有一些不便挤进巢穴参与交配的瘦小雄鱼 , 还会留在巢穴的门口等待雌鱼产卵完毕 , 再排出精子用鱼尾扇动进巢穴 , 以此偷偷完成交配 。 不论是哪一种 , 这种瘦小的雄鱼无疑都完成了自己的繁衍任务 , 虽然看起来有些不道德 , 但是自然界当中是没有所谓的“伦理道德”约束的 。

可能巢穴中健壮的雄鱼也注意到了门外这个“浑水摸鱼”的仁兄 , 但是总归是有利于种群繁衍的好事 , 所以它并没有表现出很愤怒或者要追究的意思 。 不仅如此 , 这条雄鱼还会在巢穴中留下照顾这些鱼卵 , 直到它们彻底被孵化 , 这其中有些“孩子”可能并不是它亲生的 , 但这对于它来说并不重要 , 自愿帮别的鱼“养娃” 。
会叫的蟾鱼如果说斑光蟾鱼当中有着浑水摸鱼的隔壁老王已经是非常奇葩的事情了 ,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会告诉你 ,蟾鱼目的奇葩之处远不止于此 。 海洋当中的鱼类虽然有很多种 , 但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却基本没有 。 肯定有人会说海豚不是会叫吗 , 但是海豚并不属于鱼类 , 而是属于哺乳动物 。

蟾鱼是40多种底栖鱼类的统称 , 这类鱼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 其外形和上文所说的发光蟾鱼没有太大的差异 , 头都是又宽又大 。 神奇的是 , 多数的蟾鱼都能够发出声音 , 如果是被饲养在鱼缸当中 , 人往往能听到它发出的呼噜声或者呱呱声 。

科学家经过研究之后认为蟾鱼的发声和我们所理解的“发声”并不同 , 它们是使用自己的鱼鳔发出声响的 , 鱼鳔震动的频率可以发出我们听到的那些声音 。 这可能算是它们的信号和语言 , 毕竟斑光蟾鱼就是以此来吸引雌鱼靠近自己的洞穴并且产卵的 。


鱼类交往时使用的音频范围为20-1200赫兹 , 人耳能听见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 , 而因为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很快 , 故人类很难听到鱼鳔振动的声音 , 想听到鱼音 , 可能需要借助水下听音器 。
此外可别小看了蟾鱼 , 它可是曾经进入过太空的鱼 。 大家都知道 , 人类在进行太空遨游的时候会在允许的条件下携带一些动物 , 虽然它们的作用和“小白鼠”非常类似 , 但都是被用于研究的 。 1997年时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就带着一条毒棘豹蟾鱼飞入了太空 , 以此研究失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抱错老婆的馒头蟹瘦小的斑光蟾鱼之所以被称为最强的“隔壁老王” , 是因为它的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 , 甚至没有被“原配”怀疑 。 从繁衍的视角来看 , 斑光蟾鱼这种行为是被迫的 , 如果不这样做 , 它的基因就无法延续下去 。 而自然界当中还有一些生物 , 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变成了“隔壁老王” 。

“斑光蟾鱼一家”
馒头蟹就是其中的代表 , 这种螃蟹算得上是自然界当中“爱老婆”的典范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到繁殖期时 , 雄性馒头蟹就会寸步不离地跟着雌性 , 而且由于二者体型的差异 , 雄性馒头蟹可以使用大大钳子将雌性保护在自己的“怀中” 。 所以处于繁殖期的馒头蟹夫妇可谓是如胶似漆 , 很少分开 。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 , 雄性馒头蟹会立即警惕开始逃跑行动 。 并且逃跑的时候也是“拖家带口” , 所以在拍摄的视频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雄性抱着雌性逃跑的画面 。 这与我们常说的“夫妻本是同林鸟 , 大难临头各自飞”不太一样 , 这种“爱情”确实让人动容 。

但是馒头蟹在慌乱逃跑的时候 , 有时并不会注意抱走的是不是自己的“老婆” 。 所以有些雄性馒头蟹往往会带着别人的老婆跑路 , 在安全之后才会发现“抱错了” , 让人啼笑皆非 。 不过它们也不会返回将老婆换回来 , 毕竟都已经跑散了 , 想再找到原配无疑是“大海捞针” 。

因此抱错老婆的馒头蟹就会和“别人的老婆”既来之则安之 , 毕竟只要是雌性可以进行交配就可以了 。 所以馒头蟹总是在意外当中变成了“隔壁老王” , 这还真不能说是它的错 。
动物界中被“绿”的动物我们从人类的视角去看动物界当中的爱情必然是难以理解的 , 因为我们是高智商生物 , 在我们的心中有着伦理道德的约束 。 而自然界当中其实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 毕竟在动物们看来 , 繁衍壮大种群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 所以动物界当中有不少动物都被“绿”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