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谁成就了的成都?——烟火人间3000年( 二 )



而为了方便观赏美景 , 众多亭台楼阁拔地而起 , 掩映在繁花之间、流水之畔 。 人们谈论诗文绘画 , 享受美酒美食 , 宗教活动也日益繁盛 , 隋唐时期成都可考的佛教寺庙达到43处 , 西北方的青城山上更是遍布道观 , 成为道教名山 , 但这就是最终的成都吗?当然不是 , 真正的人间烟火将由最后一批人来点燃 。
市井小民

自元朝后成都不再是安定的大后方 , 频繁的战乱以及瘟疫 , 一度让城市人口锐减 。 于是从元末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 , 来自湖广和其他省份的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成都 , 让成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 移民们带来了不同的建筑 , 大地主们建起超级庄园 , 客家人建起宏伟的土楼 , 满族人按照北方的习惯建起类似胡同的宽窄巷子 。

移民们也带来了不同的饮食 , 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 , 比如火锅、兔头、串串香、锅盔、抄手、担担面、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 。 总而言之 ,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 , 都能在这里大快朵颐 。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 最终在成都这个熔炉中被塑造为全新的成都人 。 他们让茶馆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 三教九流 , 皆可在此喝茶聊天 , 不讲等级 , 也无须礼仪 。 他们让麻将成为全民运动 , 无论男女老少 , 无论高低贵贱 , 麻将桌构成了成都最大的社交网络 , 底层文化的兴盛又使得成都的小商品经济更加繁荣 。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 , 川军将领杨森在成都修建了一条新式马路森威路 , 这里聚集了浙江、北京、四川等各地商帮 , 集中了成都约七成的商业资本 , 而他今天的名字更加广为人知 , 这就是春熙路 。 千千万万个市井小民 , 他们中的多数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 却共同推动了成都的繁荣 , 也让成都成为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城市 。
那么此时此刻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去回答开头的问题了 , 如果说是大地的力量创造了这座城市的身躯 , 那么曾经来到这里的人们便创造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

今天的成都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 , 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得不归因于他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包容 。 三千多年来上至王后将相下至升斗小民 , 无数人逐一登临成都这个舞台 , 共同营建出一个中国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城市 。 正如千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在这里写下的那句 , 九天开出一成都 , 万户千门入画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