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是一场体量巨大的“智力游戏”( 二 )


数字孪生尝试复制的真实世界 , 并非包罗万象 , 是在有限的范围内特定的维度上进行复制 , 以便应对特别的问题 。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看 , 数字孪生城市相当于真实世界的“操作系统” , 有了它就可以远程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监测、智慧调度 , 无论是街道、社区 , 还是商场、变电站乃至城市排水系统 , 从而提升城市的治理效率 。
简单的说 , 原本城市隐形秩序被显性化呈现 , 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都将不再“盲人摸象” 。

数字孪生之于智慧城市的价值 , 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 。
一个数字化城市的形成 , 通常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 , 以宽带网络为纽带 。
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技术、仿真-虚拟等技术 , 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 , 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
如果说将数字化城市发展分为“城市+数字化”和“数字化城市”两个阶段 , 那么毫无疑问 , 目前城市数字化领域正处于“城市+数字化”发展阶段 。
而“城市+数字化” , 是技术向物理世界逐渐渗透 , 以场景为单位进行数字化建设 。

从头部大厂的智慧生态到AI赛道的海康威视、百度、“四小龙”再到科大讯飞 , 对于这一场数字化盛宴 , 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 , 第一时间洞察到了数字孪生的新风口 。
互联网大厂纷纷上马智慧城市项目 , 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腾讯的“数字政府”、百度的AI City、华为的“城市智能生命体”……他们都不想错过纷纷入局数字化城市竞争赛道 。
科技公司们也不遗余力 。 海尔打造了海纳云BIMCloud数字孪生平台、平安科技有智慧城市云、浪潮有智慧城市大脑……
他们通过不同的维度观察打磨出了许多数字孪生的应用样本 , 并且不乏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
华为和上海市黄浦区合作 , 通过大数据、边缘计算、5G等技术1:1复刻了百年建筑“南京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 , 对楼宇的健康度进行打分并输出体检报告 。
海纳云在青岛的海尚府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 , 帮社区业主还原户型结构 , 可视化管理水电暖隐蔽管线 , 远程控制家里的窗帘、照明、地暖等系统 。

在产业投资新风口之下 , 根据天眼查显示6月13日 , 海纳云宣布完成2亿元A轮融资 , 本次融资由上海城投控股旗下2家投资主体(上海城投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和诚鼎基金)领投 。
值得注意的是 ,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海纳云平台研发能力建设、生态布局资源整合以及区域市场业务拓展 。
事实上 , 早在2019年 , 海纳云依托由AIoT、大数据、AI算法和数字孪生4大核心技术构建的“星海数字平台” , 打造了城市大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数字孪生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 。
而这次国资的投资 , 无疑是更进一步推动了海纳云在数字城市赛道的发展 。

但回过头来看 , 近年来不少城市提出政府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等领域的规划目标 , 在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 , 由政府领导、企业协同是比较常见的模式 。
在这样的模式下 , 已形成参与者众多的生态网络和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行业格局 , 其中包括阿里云等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的行业引领者 。
如果说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 , 那么各大企业数字城市的基础 ,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智慧城市的发展 。

因为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 , 也面临诸多挑战 , 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 , 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 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
同时 , 各大企业也面临一系列不同的难题 。
如何划定政府、市场、公民三方的数据权限 , 兼顾隐私与便利 , 推动共治与共享;如何设置机器自动化决策与人为介入的机制 , 实现良性协同;如何调整条块化、科层化体系 , 发挥最大效力 。
简言之 , 一座智慧的城市 , 增进着也考验着各大“建设者”的智慧 。

二、数字化的鸿沟仍然存在
智慧城市的复杂度远高于传统互联网 。
以北京OTA智能社区为例 。
社区中配备了超级“社区大脑” , 实现了万物互联、物物对话 , 让社区和家庭的各类智能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得以通过OTA方式持续升级更新 , 但想要实现这样数字孪生的功能 , 就需要串联起上百家企业的产品 , 难度可想而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