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上那么多动物,为什么土著人从不驯化?专家:还是吃得太饱了( 二 )



非洲土著居民基本处于采集和狩猎的阶段 , 物资供应不稳定 , 很难有多余的物资用来驯化家畜 。 当然非洲也并非完全没有家畜 ,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 , 曾经驯化过驴和珍珠鸡 。 南非著名的动物斑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 其半身像驴 , 半身像马 , 因此得名斑驴 。 斑驴是斑马的一种 , 但性情相对其它种类的斑马比较温和 , 当地人曾经驯化斑驴来运输货物 , 但遗憾的是 , 斑驴在英国殖民时期 , 被猎杀殆尽了 。
另外 , 如果经常看动物世界等节目的人会发现 , 非洲的马赛人是游牧民族 , 他们有庞大的牛羊群 。 这些动物是马赛人驯化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 这些牛羊并非非洲本土的品种 , 而是外来的物种 。

类似马、牛羊以及骆驼等家畜在大约3000多年前就已经逐步从农耕地区进入非洲地区了 , 但非洲人普遍拒绝了农耕文明 , 像马赛人这样的部分部落选择了游牧文化 , 而大多数土著依然进行的是采集和狩猎文化 。 总的来说 , 与其驯化 , 不如直接拿来用 , 毕竟其它大洲的驯化动物已经十分成熟了 。
没有驯化动物所需的必要条件

在央视的节目(来自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中有过这样的介绍 , 关于驯化动物必须要符合7个条件:被驯化的动物不能吃得太多 , 也不能吃的比主人吃得好;被驯化的动物生长速度要快;可以快速繁殖;野性较小;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能被人驱使;对人有利(能提供劳力、肉、蛋等) 。
那么我们来看看 , 我们已经驯化的动物能提供什么呢?狗可以用来狩猎和看家护院 , 羊可以用来作为食物并提供衣服原材料 , 猪可以食用食物残渣并提供肉食来源 , 牛可以协助耕地 , 马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等 。

所有驯化动物的必须条件都是从人类自身的需求出发的 , 而非洲土著并没有食物以及交通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 因此也没有驯化动物所需的必要条件 。
缺乏驯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 。
驯化动物也需要有一定的主观意愿才可以 , 在非洲 , 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驯化鬣狗作为宠物 , 相比较食草动物而言 , 驯化食肉动物的难度肯定要更高 。 非洲人不去驯化斑马 , 反而驯化鬣狗 , 这其中的主要动力就是自身的主观意愿 , 驯化鬣狗可以猎奇 , 并以此产生效益 。

对于非洲土著而言 , 他们既没有驯化动物的必须性 , 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 驯化动物的难度大、收益低 , 并不具有经济价值 , 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
物资丰富 , 吃得太饱了 , 但还是没有吃撑 , 安乐阻碍了土著的进步 。

在驯化动物方面 , 与非洲一样的地区还有美洲 , 在欧洲殖民之前 , 美洲土著也过着类似非洲土著一样的生活 , 丰富的物资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了足够果腹的食物来源 , 他们吃的太饱了 , 但又没有吃撑 , 生活状态始终维持在狩猎与休息之间的循环 , 总体来说 , 安乐阻碍了土著的进步步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