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适合人群( 三 )


现在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抗生素的滥用、剖腹产、精加工的食物、自然环境的变化接触各种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等等影响着我们的肠道菌群 。 可以说 , 在当代工业化的社会 , 我们的很少人能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肠道菌群 。 正常情况下 , 人体有一定抵抗能力与这些肠道寄居菌群之间相互适应 , 互相竟争 , 又互相依赖 , 正常情况下保持有益菌占上风的平衡状态 , 维持肠道内环境平衡而不引起机体患病的出现 。 菌群移植能够有效复制健康人的免疫系统 , 恢复体质 , 抵御疾病入侵 。
四、菌群移植与情绪疾病

肠道菌群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
近年来关于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老年痴呆、帕金森、抑郁症、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报道也层出不穷 。 数据表明 , 肠道菌群还可以通过与大脑的双向沟通影响情绪和行为 。 研究提出“肠-脑轴”的概念 , 以描述菌群连接到大脑的途径主要包括循环途径和神经途径 。 肠道中有30多种神经传导物质 , 而其中与我们情绪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 , 在肠道中就占有95% , 这种物质叫做5羟色胺 , 也就是常说的血清素 。 科学研究以证实 , 血清素与多巴胺 , 是产生愉悦情绪的关键神经递质 , 人体中90%的血清素以及50%的及多巴胺 , 都是在肠道中产生的 , 肠道中的肠杆菌和摩根氏菌 , 可以产生血清素 。 而多巴胺是由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 。 肠道菌群通过促进或抑制分泌神经递质血清素和多巴胺 , 来对行为决定情绪的好坏 。
5.肿瘤辅助治疗

①增效——提高免疫疗法及放化疗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几种特定的肠道细菌与癌症免疫治疗和化疗功效密切相关 , 因此可以应用菌群移植改变癌症患者的肠道菌群 , 以改善PD-1、伊匹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以及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的疗效 。 美国科学家临床研究发现 , 把免疫治疗有效的患者的菌群移植到无效的患者体内 , 可以显著增强这些患者肿瘤治疗效果 。
②减毒——缓解肿瘤治疗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
菌群移植可以降低化疗、免疫治疗的药物毒性和缓解放疗造成的肠道损伤 , 有效治疗化疗后腹泻、免疫治疗引起的结肠炎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等 。 此外还可以用于治疗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 如癌症患者由于频繁接受化疗并发艰难梭菌感染出现严重腹泻 , 且移植过程安全无不良反应 。
很多类病人经过精准检测后都发现 , 他们大多同时伴随有肠道菌群紊乱的问题 , 而经过菌群移植干预后 , 原来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 而随着菌群移植的不断研究和运用 , 菌群移植技术也在更新迭代 , 出现了精准菌群移植(PMT) , PMT是指在原本的基础上 , 采用供-受体配型技术 , 选择最优的供体菌群 , 达到精准补充 , 对症下菌的作用 , 然后国内外对于PMT的运用尚不够成熟 , 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 , 国内「承葛医药集团」是目前该项技术的产业先行者 , 拥有不俗的综合实力 。
菌群移植方式主要为两种 , 可以通过注射菌群液(胃镜、胃空肠营养管、造瘘口、肠镜、灌肠等)和吞服菌群胶囊 。 吞服胶囊更为方便快捷 , 患者接受度高 , 大部分患者普遍更青睐于使用吞服胶囊的方式进行移植 。 只有部分存在吞咽困难、意识认知障碍等情况下才采用内镜方式移植 。

菌群移植方式选择
自从菌群移植2013年被写入艰难梭菌感染(CDI)治疗指南开始 , 用于治疗肠道内外疾病的探索越来越多, 对于菌群移植的方式选择 , 各医疗机构也都不尽相同 , 临床效果改善差异较大 。 许多未来潜在的适应症也会被进一步揭开 , 使得菌群移植能够进一步广泛地治疗疾病 , 服务于大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