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 在信里他还说明:这个猜想可能不太可信 , 否则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呢?
泡利信件原文
他甚至还说 , 这种粒子实在太难检测了 , 恐怕人类永远也检测不到 。
其他科学家也懵了:你在这胡咧咧一大通 , 最后说自己都没把握 , 逗我玩啊?
他不信 , 但有人信 。 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 , 他对此深信不疑 。 1934年 , 他指出了β-衰变的本质 , 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微子 , 解开了β衰变之谜 。
泡利被打脸直到这个时候 , 人们依然还是对中微子半信半疑 。 终于 , 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 , 一位中国科学家站了出来 , 他的理论终结了这次纷争 , 他就是王淦昌 。
王淦昌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 曾经多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未来我们会讲到) 。 刚才我们说到的查德威克发现真正的中子并且获得诺奖 , 就是受到了王淦昌的启发 。 在德国留学期间 , 王淦昌一直为中微子着迷 , 即使回国后 ,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 他依然对此念念不忘 。
1941年 , 王淦昌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找到中微子——K层电子俘获 。 这个方法 , 我们未来会讲到 。 总之 , 又是王淦昌提出了启发 , 外国科学家实现了突破 。 美国科学家艾伦在次年利用这个原理 , 成功在实验中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 。 至此 , 中微子终于正名 , 没人再质疑它的存在 。
不过 , 直到1956年 , 美国物理学家科温和莱因斯等人对核反应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 才第一次成功发现了中微子 , 证明了它的存在 。 人类中微子的寻找过程 , 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 在发现中微子后 , 课文和莱茵斯第一时间联系了泡利 , 通知了这个“好”消息 。
1958年 , 泡利去世 。 在有生之年 , 看到了自己提出假设却又红着脸不好意思承认的粒子被证实存在 , 也不知道他心里的五味杂陈 , 到底哪一味多一点……
那么 , 他们发现的中微子 , 和泡利或者费米描述的是否一样呢?这种粒子究竟有什么惊人的特点呢?它为何能影响整个宇宙呢?咱们下一期再介绍~
推荐阅读
- 地球又现“UFO”?无人知道它是什么,中国科学家揭晓谜底
- 美国又向乌克兰提供了NASAMS系统
- 杨振宁因为什么获诺贝尔奖?只因发现“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不同”
- 临近地球!两个星系相碰,两个巨大黑洞相融!
- 沉睡了50万年!几十座火山堆里出现异象,最活跃那个恰处我国境内
- 病毒根本不是生命体?那究竟是什么驱动它们发生变异的?
- 天文学家发现最“懒惰”的黑洞
- 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是怎么失踪的?到底有什么秘密?
- 距离人类最为遥远的尼莫点,是动物的天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