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吨鱼!鱼多到染黑了水面,长江禁渔效果显著,会鱼满为患吗?( 二 )



即便是四大家鱼 , 渔民也更青睐于饲养生长速度快 , 捕捞速度快的鱼品种 。 而且渔民还会在饲养前进行清塘 , 让它们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下生存 。
但是这种养殖方式使得鱼群基因退化 , 基因多样性较少 , 养殖多代之后种质资源会退化 , 必须要通过野生鱼资源补充进来 , 才能提高养殖鱼的品质 。

其次 , 野生鱼基因更加多样性 , 或许隐藏着一些我们还未发现的优良基因 , 比如:肌间刺退化的基因等 , 这些基因可以帮助培养更优质的鱼儿 。
所以 , 长江野生鱼类减少 , 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我们的餐桌安全 , 在这种背景下 , 必须要保护长江鱼群 。

为何要10年禁渔?【150吨鱼!鱼多到染黑了水面,长江禁渔效果显著,会鱼满为患吗?】保护长江的方式有很多 , 为什么选择10年禁渔呢?
其实很早之前我国就在长江实施禁渔 , 2003年以来 , 长江流域每年实施3-4个月的禁渔期 。
但是禁渔期一结束 , 就被人们捕捞殆尽 , 当年的繁殖成果根本活不到下一年 , 对于长江渔业恢复而言杯水车薪 。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 , 必须要10年禁渔 , 才能让部分鱼群得到喘息之机 , 以四大家鱼为例 , 10年禁渔也只能让它们繁殖3-4个世代 。
如今之所以禁渔2-3年 , 多地就已经鱼群多到把水面染黑 , 主要是因为 , 有些鱼群的繁殖速度较快 , 它们产卵量大 , 存活率高 , 短时间内种群数量可以快速提升 , 甚至鱼满为患 。
但是 , 长江里还有一些鱼 , 种群密度比较稳定 , 它们信奉“优生优育” , 出生率低 , 寿命长 , 依赖稳定的环境 , 比如:中华鲟、胭脂鱼等 。

保护它们 , 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保护 , 而10年的时间其实不足以让它们泛滥成灾 , 甚至也难以摆脱灭绝危机 。
所以 , 10年禁渔只是个开始 , 未来长江10年禁渔结束后 , 也不会再恢复到原来疯狂掠夺式捕捞了 , 而是有计划 , 可持续性的进行捕捞 。
鱼满为患并不都是好事!长江10年禁渔成效初现 , 鱼群正在恢复 , 甚至有的地方鱼满为患 。
其实 , 鱼群增多虽然是好事 , 但是鱼满为患并不是好事 , 因为它会导致生态链失衡 。
长江鱼群又分为两种 , 一种是:寿命短 , 繁殖速度快 , 繁殖数量多 , 一旦环境合适 , 短短几年就可以爆发 , 甚至泛滥成灾 。

另一种是:寿命长 , 繁殖速度慢 , 这样的鱼群种群恢复速度也较慢 , 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
其中 , 四大家鱼就是种群恢复速度较快的鱼 , 它们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会突然爆发 , 目前多地看到的鱼群都是它们 。
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鱼群增多 , 好处是鱼群变多 , 可以消耗更多的藻类 , 避免了水中藻类大爆发;它们还是食肉鱼类的食物 , 它们的增多也会让肉食者生存得更好 , 比如:长江江豚、水鸟等 。

坏处是它们如果鱼满为患 , 就会吃光水中的水生植物和藻类 , 无食可吃的情况下 , 它们将会面临死亡威胁 , 而它们大量死亡 , 将会导致水质变差 , 水体富营养化 , 对当地生态而言并不是好事 。
所以 , 保护长江鱼群并不只是为了保护 , 如果鱼群泛滥 , 也要对泛滥的鱼进行生态捕捞 。
就好像我们保护野生动物 , 结果繁殖速度快的野猪泛滥成灾 , 野猪的泛滥带来的破坏性更强 , 我们必须要控制野猪的数量才能维持生态链健康运转 。
当然了 , 目前多地鱼群复苏 , 并未达到鱼满为患的标准 , 所以目前还是以保护为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