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特,怨不得别人都只当你是雇佣兵…( 二 )


而2019年篮网打进季后赛的旧班底几乎没变 , 本质上只是出了一个拉塞尔 , 回来的是欧文和杜兰特 , 他们完全可以躺平下来说这套阵容足够冲冠了就看您二位发挥了 。 但篮网没有止步于此 , 他们毫不犹豫地送走了球队所有的未来 , 继续升级球队 。

这样的操作只能说明两件事情 , 一是网队拥有足够的魄力去撑大薪金空间 , 他们不在乎花钱 , 二是他们完全相信杜兰特和欧文再加上一个顶级球星 , 可以让球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足够的冲冠实力 , 而这段时间足以长到让他们送出去那么多首轮签变得可有可无 。
篮网这样做了 , 你不能说他们管理层昏庸无序操作不力 , 那么他们犯下的错误可能只剩一条 , 也是当前很有市场的一种说法:
篮网太宠溺这俩球星了 , 他们不懂得在跪舔特权球员和管理特权球员之间寻找平衡 。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 , 我们从小就在故事会上读过死刑犯咬掉母亲奶头的惊悚传奇 , 宣扬的就是一种“慈母多败儿”的理念 , 孩子变坏了 , 一定是家长教育的问题 。 作为一个家长 , 我58%认同这种观点 , 但拿这种思路去套用在两位三十多岁的职业球员身上不会感觉味儿太冲吗?
老板对你太纵容以至于有一天让你不要迟到你就觉得老板太苛刻于是你要辞职?
然后老板和你各挨50大板?
不要忘记了 , 杜兰特不是第一次选择离开 , 他离开过雷霆和勇士 , 普雷斯蒂和迈尔斯 , 两个最佳总经理 , 一支是他的母队 , 一支是带他拿到两个冠军的球队 , 队内的氛围都不赖 , 你总不能说他们都把杜兰特宠坏了 , 你也很难建议他们软硬兼施给杜兰特一点震慑 , 让追梦偶尔去骂一骂他可能会好一点?

这显然不是一条通顺的逻辑 。 更容易为我们所理解的可能是这样:杜兰特要走 , 不是篮网没有做到位 , 只是他觉得篮网没有做到位而已 。
很多人可能忘记了 , 6月中旬杜兰特曾经在和网友再一次辩论 , 这一次的辩题主要是围绕“何谓领导力”展开 。 杜兰特的基本意思是 , 领导力不过是球迷、球评、记者什么的想象出来的“篮球流行语” , “我只是个队员 , 教练才是真正应该去扮演领袖的人” 。
这些都无所谓 , 杜兰特一直在挑战篮球爱好者们对于篮球本质的认知 , 现在挑战到领袖定义层面也不奇怪 , 只是在这次讨论之中杜兰特输出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
网友对比了总决赛的库里和首轮的杜兰特 , 说:“库里能够用杜兰特做不到的方式击溃防守 。 我觉得当对手包夹KD的时候 , 他很难让你付出代价 。 ”
杜兰特回复道:“我觉得应该是接到我传球的那个人让对手付出代价 , 而不是被包夹的那个我 。 ”
杜兰特的这个回复本质上没毛病 , 但传递出来的信息量就很大 , 翻译一下就变成:我被包夹了 , 我传球了 , 拿到球的队友没有让对手付出代价 。
简单一点 , 省略这些递进的情绪 , 就四个字:
阿猫阿狗 。

杜兰特是1988年生人 , 再过3个月就满34岁了 , 2007年进入联盟至今已逾15载 , 跟他同批进场的另外只剩4位还在打球 , 他是这届球员中毫无疑问的成就最高者 , 坐拥12届全明星、4次得分王、10次最阵、2个总冠军和2个FMVP , 他是联盟75周年76大之一 。 如果杜兰特现在就选择退役 , 他是不容置喙的名人堂 。
你可以说杜兰特就是一个由上面这127字组成的人 , 但我们仍然不知道该如何介绍杜兰特 , 仿佛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所言为真:
我在2016年加入勇士的时候就死了 。
我从2010土耳其世锦赛开始写杜兰特 , 那时候他还喜欢背书包 , 谈吐得体而谦逊 , 就像每一个预备接受全世界喜爱的未来之星应有的模样;然后他拿到得分王 , 拿到MVP , 在发布会上哭着歌颂妈妈;接下来他成为报纸上的不靠谱先生 , 他开始公开斥责媒体;他在2016年离开的时候写了《我的下一篇章》 , 他说自己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 他说自己不能贪图安逸 , 要挑战自己 , 挖掘潜力 , 于是他去了勇士 。
从加盟勇士的那一刻开始 , 杜兰特始终尝试向这个世界传递他的理念 , 他已经不再是为了总冠军在打球 , 他只是为了“更好的篮球”在打球 。
“更好的篮球”包括他自己的技能水准和整只球队呈现出来的竞技水准 。

在杜兰特的理念里 , “更好的篮球”和“最后的赢家”之间仿佛有一条泾渭分明的曲线 , 只要打出“更好的篮球” , 他就能感到非常舒适和享受 , 至于总冠军与否 , 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 不是真正的目的 。 于是2017年他拿到冠军和FMVP之后十分平静 , 并告诉大家:“我没有感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