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16岁少年被关禁闭殴打致死,戒网瘾学校里教官竟是在校大学生( 二 )



他想着自己总在外面忙 , 孩子放暑假在家也没人管 , 如果放到训练营 , 一方面可以有人照看 , 不至于天天在网上玩游戏;另一方面 , 军事化管理也可以帮助他锻炼一下身体 , “减减肥” 。 说不定暑假结束的时候 , 儿子的打游戏的劲也就没那么多了 。
当时 , 这个学校一个月的费用是7000元 , 两个月是12000元 , 三个月是15000元 , 考虑到儿子的暑假只剩下1个月 , 邓父决定先给儿子报一个月 , 锻炼锻炼 , 也好迎接9月份的高中生活 。
一个月7000元的学费 , 对于邓父来说 , 不是一笔小数目 , 但为了儿子 , 邓父舍得花这个钱 。
邓父很快就和学校取得了联系 , 同时给儿子说了这件事 , 可儿子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 。 无奈之下 , 邓父只得先连哄带骗地说全家人一起去北海旅游 , 想着去的路上再给儿子做思想工作 。
7月31日 , 邓森山一家去了北海银滩游泳 。 因为没有网络 , 儿子暂时脱离了游戏世界 , 在海里游得非常开心 , 甚至还游出了海岸线100多米 。

这一次游泳刚好赶上了海水退潮 , 有一个带着游泳圈的中年妇女被浪打得怎么也上不了岸 , 大声喊救命 。 邓森山听到呼救声 , 二话不说就冲进了海里 , 奋力的将已经被冲出海岸线五六十米远的人救上了岸 。
正是这件救人事件 , 让邓父对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的儿子放了一些心 , 也更坚信了儿子品行很好 , 这次去“戒网瘾”学校肯定能成功 。
3、 送入“戒网”学校8月1日 , 起航拯救训练营特意派了一辆车去宾馆接他们 , 邓森山看到车辆后还是很排斥 , 一直对父母说:“我不想去 , 爸爸 , 我们回家吧 , 爸爸 , 我们回家吧!”邓父只得安慰儿子说:“先去学校看看 , 实在不行再说 。 ”
邓森山一家在院方的安排下进了学校 , 一起参观了校园环境、训练项目还看了一下其他同学 。
这所学校被四米高的铁丝网围着 , 里面有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 , 教学楼的阳台和窗户也是用铁栏杆封死的 , 还有一个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操场供学生们进行体能锻炼 。

邓父觉得学校的教学环境很不错 , 遇到的学生列队整齐 , 遇到他们都很有礼貌地叫阿姨好 , 叔叔好 。 看起来很是乖巧听话 。
经过参观 , 邓飞夫妇最终在校方“全方位说服”下 , 签订了《委托辅导、培训协议书》 , 期限为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9月1日 , 收费7000元 。 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的人生观 , 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
辅导、训练方式为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 , 前几天有教员24小时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 协议上特意说明了:“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 , 以不虐待孩子或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限 。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适当的苦难教育” , 最终却把儿子送上了不归路 。

下午3点左右 , 临走前 , 邓父一再强调不可以打儿子 , 不能骂儿子 。 院方表示绝对不会打骂学生 , 会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戒掉“网瘾” 。 还一再承诺 , 前两天只是让孩子先熟悉一下环境 , 不会进行体力训练 , 更不会体罚 , 等他适应了以后再开始训练 。 三天后给家长反馈效果 。
就这样邓森山独自留了下来 , 邓飞夫妇离开了学校 , 他们期待着 , 一个月后 , 能看到焕然一新的儿子 。
4、邓森山死亡2009年8日2日上午7点10分左右 , 邓父正准备起床 , 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 他随手接起 , 哪知道电话里竟然传来了一个让他五雷轰顶的消息 , 一名自称是南宁市吴圩镇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 , 他的儿子在学校发高烧 , 凌晨3点多去世了 。
邓家人怎么也不敢相信 , 短短12个小时 , 竟然就和孩子阴阳相隔 。 心急如焚的邓飞夫妇和几名亲属赶到南宁时已是深夜 , 他们在南宁市殡仪馆看到的只是躺在冰柜里的邓森山 , 身上还穿着起航拯救训练营发的迷彩服 。
他身上的印记 , 表明这个16岁少年 , 生前所遭遇到的非人待遇:手臂和上身布满了伤痕 , 双眼肿着 , 脸上的一道道血污 , 已经干了 。
5、警方调查这短短的12个小时里 , 邓森山到底经历了怎样残酷的事?警方迅速介入 , 进行了调查 。
原来在8月1日 , 邓飞夫妇走的时候 , 邓森山就已经被拉去关了禁闭 , 这就是为什么当时邓森山没有出来和父母告别 。
这个学校的规定就是新生进校的第一节“必修课”——要在禁闭室靠墙站着关禁闭 , 期间不能吃饭和睡觉 , 中间只有几次半小时之内的休息和少量的水喝 。 如果不够听话 , 还会被教官打并延长禁闭时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