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打了,却被骂活该”( 三 )



据全国妇联统计数据 , 中国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 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 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 , 60%是因为家庭暴力 , 而40%的女性杀人案件和家庭暴力有关 。
2014-2016年间 , 中国涉及家暴的一审案件数量共94571件 , 其中99.9996%的施暴者都是男性 。
而更糟糕的是 , 在这94571份离婚判决书中 , 仅3741件被认定存在家暴行为 , 认定率仅为3.96% 。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
被“原谅”的、被“调解”的、不敢报警的......背后是无数逃不脱的绝望深渊 。
对于深陷家暴困境的女性来说 , 社会观念的束缚、孩子的牵绊、生命受到威胁的恐惧、以及种种“以爱为名”的谎言 , 都让她们很难逃离施暴者 。
即便是把施暴者和受害者强行分离 , 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解受害者的恐惧感 。


被曝光的直播视频里余秀华的呼喊出版过畅销诗集的余秀华 , 在微博上拥有一百多万粉丝 , 在互联网领域称得上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女性 。
但她自述家暴的文字里 , 仍然心酸、卑微 , 甚至要翻出最隐私的生理问题自证 。




余秀华反驳杨槠策曝光她隐私一事
而施暴者一方 , 诸如杨槠策能发表这种可笑言论 , 某种意义上是因为他并不“怕” 。
他不认为自己是犯罪 , 甚至都不认为自己有错 , 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将矛头指向受害者 。
即便是在后续的道歉信中 , 他仍旧大言不惭地指点余秀华的人生 , 曲解她对文学的热爱 , 认为她的压抑是因为看多了外国小说 。
而对自我的反省 , 只寥寥几笔 。



“受害者有罪论”成为施暴者的辩脱 , 以至于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舆论中隐身 。
每一次施暴者的隐身 , 都是在淡化家暴是犯罪的本质 , 为暴行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添砖加瓦” 。

正如撒贝宁曾在报道此类案件时说过的那句话:
“当整个社会没有给女性提供支持和社会保障的时候 , 就不要去质问她为什么不离开施暴者 。 ”
像余秀华这样能够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的受害女性 , 极其勇敢 , 也理应得到理解与帮助 。
从来不应该有“完美受害者”逻辑的存在 , 施暴者才是家暴恶行的唯一负责人 。

作为旁观者 , 如果能做到给予她们心理支持和勇气再好不过;
【“她被打了,却被骂活该”】即便不能 , 也不应该成为那个落井下石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