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骗局?科学家发现:即使没有人类,也无法阻止全球变暖( 二 )


根据东方站的研究报告分析 , 在42万年期间 , 地球共经历过四个高温时段 , 其中33万年-13万年前的高温时期最为突出 , 甚至高出最近一万年的高温时期平均温度!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关联不大 , 一经发表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 更有人提出了这是一场“政治阴谋” 。
国际碳排放标准下的发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 , 由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起草的抑制全球气温变暖的文件中提出 , 世界各国的碳排放每年都有固定的额度 , 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超出 。 之后的2017年 , 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在巴黎签订了关于碳排放目标的《巴黎协定》 , 目标在2050年实现气温有效控制 , 努力把气温增长控制在2℃之内 , 起点是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时候 。

这一方案对世界各国现有的工业结构进行分析 , 并且“理性”地给出每个国家的碳排放额度 。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非常完善 , 拥有更多的碳排放权利 , 相反发展中国家就不那么公平 , 拥有的额度根本无法支撑住工业发展 。
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极为有利 , 变相的压制中国为首的高速发展中国家 , 无论他们的初衷是否如此 , 也值得深思 。
当然发展中国家也并没有坐以待毙 , 据2022年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 调查了36个国家和欧盟的碳排放情况 , 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冈比亚一个国家 。 说明许多国家在发展上并没有因为协议停止脚步 , 发达国家也没有遵守协议停止扩大工业规模 。

我国的态度最近30年我国在经济上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姿态 , 在综合国力上已经超越了一般发展中国家 , 但是在碳排放上依然一直坚持保守态度 。 综合国力强大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和欧美发达国家看齐 , 在重工业和基础方面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不能放弃自己的发展进程 , 过去一百多年的内忧外患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
但是不妥协国际要求并不意味着不作为 , 毕竟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依靠每一个生长在这里的人民去努力 。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 , 我国温家宝总理郑重声明 , 我们将在十一五期间将能源强度降低20% , 到2020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

现如今我们对碳排放标准已经做出让步 , 这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 综合国力上升的同时已经可以为全球对抗温室效应做出贡献 。
温室效应和全球自然变化两者间究竟谁对谁错已经争论了20多年 , 但是低碳生活和保护环境一定没有错 , 你我都应该从小事做起 , 为地球的未来付出一份努力 。
作者:旧时梦话 初审:丁孩儿 校稿编辑:W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