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还会根据蝙蝠设计飞机 , 蝙蝠飞行速度快 , 飞行过程稳定 , 这来源于蝙蝠独特的身体构造 , 蝙蝠全身骨头质量轻 , 头部骨头发育程度较高 , 肩部有力且发达 , 胸骨与龙骨非常相似 , 具有类似的凸起 。 飞机设计者会吸收多种飞行动物的特点综合考量 , 从而设计出更快更稳的飞机 。
蝙蝠的经济价值蝙蝠的经济价值主要指蝙蝠自身所含有的物质 。 比如在蝙蝠唾液中所提取的特殊抗凝血蛋白质 , 这种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的作用 , 是一些临床所用的药物速度的一倍 , 未来可以在医学领域大展拳脚 。
蝙蝠的粪便也并非一无是处 , 以昆虫为食的蝙蝠所排出的粪便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 , 在中药学方面也有记载称为“夜明砂” 。 蝙蝠的排泄物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类所利用 , 在许多热带国家 , 蝙蝠的粪便会被当做良好的肥料使用 。
中国有些民族甚至非常喜欢蝙蝠 , 因为蝙蝠的蝠和福同音 , 象征着吉祥如意 , 人们将蝙蝠的画作或玩具用于礼物表达送福的美好祝愿 。 国外的一些商铺也会将蝙蝠晒干作为辟邪驱魔的工具 。
蝙蝠濒临灭绝蝙蝠看似种类繁多 , 数量庞大 , 其中也有许多濒危灭绝的种类 。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公布了蝙蝠动物受威胁的状况 , 指出处于极危险种类有26种 , 濒危种类有32种 , 易危种类有173种 , 总计231种 , 仅次于啮齿类(330种) 。 中国也有记录的濒危蝙蝠 , 其中有许多是特有种或稀有种 , 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列入受威胁较大的蝙蝠有8种 。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脱离不了人类 , 栖息地的破坏、人类对蝙蝠的狩猎、全球气候变暖每时每刻都影响着蝙蝠的生存 。 蝙蝠的栖息地主要是黑暗的山洞 ,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 , 旅游资源被大规模开发 , 其中就包含山洞旅游 。 开发商在山洞中喷洒大量的杀虫剂 , 这使得蝙蝠流离失所或者当场死于毒药之中 。
在关岛 , 蝙蝠是一种常规食物 , 不仅当地人会食用蝙蝠 , 食品加工厂甚至会将蝙蝠肉制成商品打包出口至大平洋市场 , 从而获得收益 。 在中国人们之所以将新冠病毒矛头指向蝙蝠也是因为网上流出的人们食用蝙蝠的视频 。 这让观看视频的人不寒而栗 , 更重要的是这些蝙蝠都是通过非法的狩猎捕杀而来的 , 这无疑让本就难以开展的蝙蝠保护工作雪上加霜 。
全球气候变暖对蝙蝠并不友好 , 蝙蝠能灵敏地感知到栖息地的气候变化 , 特别是对哺乳后期的雌性蝙蝠和幼体蝙蝠 , 它们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要远弱于雄性成年蝙蝠 。
蝙蝠可能会难以适应气温过高或过低 , 气温的变化还可能会影响蝙蝠栖息地昆虫的生存 , 一旦昆虫数量锐减 , 蝙蝠可能会因没有猎物而饿死 。
现如对蝙蝠的保护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 , 除了西方发达国家 , 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对蝙蝠的仿生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对策等各个方面均进行了较为广泛而细致的研究 。 关于蝙蝠所蕴含的各种价值还在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
如何避免蝙蝠的攻击如果我们的生活场所遭受到了蝙蝠的侵扰 , 或者在旅行过程中不慎踏入蝙蝠的领地 , 面对未知的风险 , 我们如何做到临危不乱 , 从容应对呢?
蝙蝠的夜行性说明蝙蝠并不喜欢光芒 , 在遇到蝙蝠的冲击时我们可以用手电筒对其进行照射 , 面对强光的蝙蝠会立即躲到黑暗的区域 。 除此之外 , 蝙蝠听觉发达 , 我们可以通过敲击物体发出声音从而扰乱蝙蝠的视听 , 使其摸不着北 , 晕头转向 。
如果是蝙蝠闯入我们生活的领域 , 一定要对我们的住所进行深度的清洁和消杀 , 保持明亮通风 , 使其远离我们的生活区域 。
总而言之 , 遇到蝙蝠不要害怕 , 因为它们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类进行攻击 , 即使攻击也很难对人类进行致命性的打击 。 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不要伤害蝙蝠 , 和谐共存 。
作者:dignzao 初审:丁孩儿 校稿编辑:W
推荐阅读
- 地球将如何终结?这5种方式,每种都细思极恐
- “恶魔”已沉睡60多年,科学家:一旦苏醒,人类恐将遭遇灭顶之灾
- 南极的冰层下究竟藏着什么?
- 比新冠还要可怕,预言家发出警示:未来很有可能爆发六大“灾难”
- 一群躲在北极海底300年的“特殊”动物,没有食物,只能吃动物化石
- 我国风云卫星发现:富士山积雪正在消失,是喷发的前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