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虽然一些航天器可能不需要经历十分严格的杀菌程序 , 但是行星保护指南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 , 科学家需要继续评估探索可行性和灾难风险系数 , 并且在它们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
太空政策顾问兼委员会联合主席约瑟夫·亚历山大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声明中说:“行星保护指南存在的意义在于降低风险 , 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合理配合科学研究工作 , 帮助重大科学探究取得圆满成功 。 ”
近几年来 , 美国宇航局一直在致力于如何保护行星 。 在2019年 , 由该机构召集的一个独立审查委员会发布了自己的行星保护指南 。 尽管该指南审查了该领域的整个范围 , 但是新的指南仍然采取了一种狭隘的方法 。
“行星保护指南的前景正在飞速发展 , 我们希望在这种新环境中做好准备 , 采取深思熟虑和切实可行的策略 , 促进科学探索发现 , 不但要保护地球环境的完整性 , 同时也要兼顾未来要探索的星球 。 ”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托马斯·佐布臣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 。
这份新的报告强调了当前行星保护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战 , 行星保护工作的要求十分严格 , 它是基于最大容许的芽孢计数 。 这些计数是通过科学家检测航天器上某一个特定区域的芽孢数量而得出的 , 然后按照该区域面积 , 假设航天器其他部分具有相似数量的芽孢 , 最终推算出芽孢总体数量 。
【深度清洁,火星探测器也需要?答案:并非所有】该委员会的科学家们指出 , 更新升级技术可能会更好地反映火星等星球的实际风险 , 而且航天器抵达目的地后展开的勘测活动 , 也能有助于清洁航天器 , 这将对行星保护指南策略增加更多的复杂性 。 该报告还指出了两个领域的行星保护指南甚至不存在:人类火星任务和火星商业任务 , 其中不包括NASA的任何参与 。
同时 , 该报告还指出了行星保护指南不涉及的两个领域:没有NASA参与的载人火星任务和火星商业任务 。
BY: Meghan Bartels
FY:龚昱丹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 每秒吞噬一个地球,科学家发现生长速度最快黑洞,最后变成什么?
- 为什么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宇宙为何限制了光速?
- 对奥密克戎的哲学三问
- 为什么说“紫色”并不存在?我们看到的颜色都是幻觉?
- 宇宙中有多少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得到的数据,让我们感到绝望
- 还记得我国放养到非洲大草原的2只华南虎吗?多年过去,现状如何
- 如果《三体》中的人类不联系三体人,他们何时才能发现地球?
- 花了100亿美元送上天的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居然是“假的”?
- 宇宙的最终结局是什么?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已经重生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