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泰朗取下这块切片 , 接着他拿出卷尺测量了树的周长和高度 , 他表示 , 这块木头看上去有一定水分 , 很适合做家具 , 而且根据测量结果 , 估计这棵树加工后 , 一立方米能卖到6000元左右 。
随后 , 男人们开始寻找下一棵树 , 突然遇到一处蜂窝 , 他们拿起树枝与野蜂正面相对 , 费洋走在最前面 , 因此他被蜜蜂蛰得最严重 , 疼得直接瘫坐地上 , 同伴的脖子也受伤了 , 费洋从地上抓一株无名植物 , 塞进嘴里咀嚼后 , 在同伴的颈部一阵涂抹 , 这种草药揉在被虫子咬过的地方 , 可以起到临时消毒的效果 。
蜜蜂之战刚结束 , 又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 由于树木太硬 , 导致泰朗的锯片报废 , 这种情况在一天中通常会出现2-3次 , 伐木工们也习以为常 , 他们蹲下来一起维修 , 片刻之后电锯引擎重新启动 , 男人们又开始卖力工作 。
锯末粘在他们汗流浃背的身体上 , 这些灰尘看起来杀伤力不大 , 但很容易划伤皮肤 , 进入眼睛并损伤视网膜 。
费洋的左眼就是这样失明的 , 几年前他在森林伐木 , 那时他没什么经验 , 对于飞入眼睛的木屑不是很在意 , 没想到左眼竟从此看不见 , 他表示 , 那件事确实给自己造成了一定心理阴影 , 但现在他不再感到害怕 。
这时阴转大雨 , 多亏这场突如其来的雨 , 伐木工们才得以休息一会儿 , 男人们洗洗手 , 就地取材 , 从灌木林找来一堆树枝充当天然餐桌 , 接着他们拿出食物 , 围坐一圈享用起来 , 饭后 他们席地而卧 , 躺在草丛 , 睡得很香 。
男人们在丛林风餐露宿3天后 , 一辆20吨的卡车试图进入丛林运送被砍伐的树木 , 但这里暴雨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 , 丛林变得泥泞不堪 , 地面坍塌 。
男人们决定用吊绳把树拉出来 , 可是这棵树吸收了大量雨水 ,, 重达4吨以上 , 同时地下很多岩石 , 杂草等障碍 。
伐木工很难拖动它 , 大约5小时后 , 他们才将巨木段搬到卡车上 , 然而车辆有点无法支撑树的重量 , 左右摇晃 , 另一边的起重机也扭动着绳索 , 开始晃晃悠悠 , 伐木工的运输工作 , 变得更加艰难 , 卡车师傅猛踩脚踏板 , 试图将车子扳正 , 这很容易翻车 大家心悬一线 , 幸运的是 , 他们最终得以成功将卡车从沼泽解救 。
1小时后 , 卡车师傅将木材运输到塔克市最大的锯木厂 , 所有原木都会在这里进行加工 , 然后通过越南出口到欧洲 , 美国以及韩国和日本 。
加工后剩余的木料被运到了当地一家传统木碳厂 , 木炭制造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的工作 , 因为在这过程中烧炭工一刻都不能闲着 , 他们必须直接蹲守在炭窑入口 , 通过风的强度来调整炭窑内的温度 , 64岁的索姆是炭窑主力军 , 他正在忙着处理这批新的木材 , 炭火的热气烤得老人汗如雨下 , 但这对他来说影响不大 。
烧炭工作完成后 , 索姆穿上破旧的灰马甲 , 戴上彩色面罩 , 化身“蒙面战士” , 毅然走进烟雾缭绕的高温炭窑 。
他未带防护手套 , 徒手将带有热量的木炭捡起来并装进口袋 , 接着他把这些木炭搬到地面 , 将水倒在炭上 , 去除热量和灰尘 , 任务量很大 , 索姆的儿子也前来帮忙 , 父子俩平均用了4天左右的时间才完工 , 接下来 , 他们会将这些木炭卖给村民 , 老挝很多地区用不起煤炭 , 木炭就是他们最宝贵的生活燃料 , 索姆家的木炭价格实惠 , 而且很适用 , 是很多贫困村民的不二之选 , 因此索姆一直坚持以这种方式烧制木炭 , 他希望之后儿子也能够将这门传统手艺继承下去 。
与此同时 , 费洋一行人也完成了他们的伐木工作 , 女人正在切肉 , 决定为男人们接风洗尘 , 老挝村邻之间关系非常和谐 , 谁家有事所有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庆祝 , 这次也不例外 , 费洋妻子准备了很多美食 , 全村男女老少齐聚小屋 , 有说有笑 , 吃得津津有味 。
【老挝伐木工:百年老树他们随意砍,一棵能卖到32000元】据了解 , 老挝每年砍伐100000 至 200000 棵树 , 这严重违反了东南亚自然保护法的规定 , 但老挝政府允许工人在联合国环卫组织的监督下 , 进行采伐 加工和出口 , 前提是他们必须保证重新种植与砍伐的数量一样多 , 伐木工也表示会坚持以保护丛林为荣 , 平衡好伐木与种树的关系 , 因为对这些人来说 , 丛林不止是他们的经济之源 , 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