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到底有何魔力?在岛上生存短短5000年,猛犸象从6吨瘦身到2吨( 二 )


除此之外 , 凯斯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 在它研究chuckwalla的安赫尔·德拉瓜尔达岛

半米高的米诺卡岛巨兔 , 图源:NobuTamu
上 , 还生存着两种响尾蛇——红钻响尾蛇和斑点响尾蛇也不按岛屿规则演化 。
在大陆 , 红钻响尾蛇的体型是斑点响尾蛇的两倍大 , 但是在安赫尔·德拉瓜尔达岛 , 正好相反 , 斑点响尾蛇差不多有红钻响尾蛇的两倍 。
这两种共享同一种生态系统的动物 , 按照岛屿规则 , 它们应该同时变大才是 , 但事实是一种变大了 , 而另外一种变小了 。
在之后的研究中 , 凯斯发现斑点响尾蛇比红钻蛇与大陆亲戚的分化更大 , 这意味着斑点响尾蛇更早在岛屿上隔离并独自演化 。
这让斑点响尾蛇更快地融入岛屿生态系统 , 它通过岛屿规则让自己变得更大 , 而红钻响尾蛇因为更晚登陆 , 它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另外一种响尾蛇占据 , 所以只能迅速变小体型来适应新的环境 , 以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

哈斯特鹰攻击恐鸟 , 鸟类特别容易在岛屿上变得更大 , 图源:John Megahan
凯斯为自己的新发现 , 重新定义了岛屿规则 , 他认为驱动生物体型变化的核心因素是能量消耗 , 所有的变化都源于动物的能量需求 , 以及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它能获得多少能量 。
就能源消耗而言 , 动物体型大小都有各自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 在争夺资源方面 , 大型动物做得更好 , 它们更善于储存能量 , 以备不时之需 。
但小动物一开始需要的资源更少 , 同时它们繁殖能力也更强 , 这意味着小动物更能应对环境危机 , 在巨大的变化中生存下来 。

图:猛犸象牙齿
简而言之 , 岛上的动物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 与它们最初的体型关系不大 , 而更多的是与岛上现有的生态系统能够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有关 。
事实上 , 能量需求导致动物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发生在岛屿 , 它发生在任何地方 , 只是岛屿把这种结果放大了而已 , 因为岛屿上控制生物能够获得多少能量的决定因素非常单一 。
另外 , 能量需求影响的也不仅是体型 , 其它的特征同样受此影响 , 只是由于体型变化发生更加容易而已 , 这就是为什么猛犸象只用了短短5000年就瘦身4吨的原因 。

图:南极环流
最后
到目前为止 , 无论是“岛屿巨人症” , 还是所谓的岛屿规则都存在许多争议 , 但就我个人而言 , 我还是相信控制这一切的就是能量 , 毕竟生物的活动都是能量驱动的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 , 地球上最大的孤岛在什么地方?在这样的孤岛上生物又会怎么演化?
其实 , 地球上有一个完美巨型孤岛 , 那就是南极 , 以及其周围的海洋 。

南极洲海域有一股自西向东环绕整块大陆的洋流 , 这是地球上最强劲的洋流 , 是南极如此寒冷的主要原因 , 它隔绝了外界资源进入南极洲海域 。
同时 , 深海的动物往往也会朝着更大体型发展 , 这个被称为“深海巨人症” , 所以有些人认为南极洲海域可能存在着世界上未发现、超乎想象的巨型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