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父亲外出打工 , 夏西伟就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 。 夏父在离家时 , 送了一部老式收音机给他 , 从此这部收音机也就成了他唯一的朋友 , 这也给夏西伟乏味枯燥的生活添了很多乐趣 。 他从收音机里知道了很多的人和事 , 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
于是他的心态也开始渐渐发生改变 , 不再去埋怨命运的不公 , 而是试着去接受现状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越来越多新奇的事物开始涌现出来 。 此刻的夏西伟是那么的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全的体魄 , 这样就能毫不费力的去享受外面世界的繁华与精彩 。 但这种美好的向往是见不得光的 , 夏西伟只好把它牢牢放在心底 , 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
重拾信心 , 自强不息
2008年22岁的夏西伟突然意识到 , 再这样继续躺下去 , 生活只会一直黑暗下去 , 再加上爷爷奶奶年龄越来越大 , 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他 。 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 也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担 , 夏西伟在经过一番心理建设后孤身一人前往了南阳 。
他摇着自己特制的三轮车穿梭在南阳市区的大街上 , 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这般丰富多彩 。 看到城市的繁华与喧闹 , 夏西伟早已经如死灰般的内心又重新变得热血沸腾 。 但这颗滚烫的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身上已经摸不到一分钱的夏西伟 , 只能流落街头 , 靠乞讨来填饱肚子 。 白天在广场乞讨的时候 , 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 吃完这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 。 晚上他就只能睡在大街上 , 时不时还会有乞丐和小偷来欺负他或是抢他的钱 。 为此 , 夏西伟只好求助附近停车场的门卫 , 每天晚上都睡在门卫室附近 , 以防止小偷、乞丐再来欺负他 。
尽管自己的生活已经如此不尽人意 , 但夏西伟依然心存温暖 。 2008年 , 夏西伟在乞讨时 , 突然看到广场大屏幕在放汶川大地震的报道 , 他被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 。 尽管他们遭受了很大的创伤和打击 , 却还依然坚持着活下去的希望 , 这一幕给了夏西伟很大的触动 。 于是他就来到附近的捐款点把自己一天乞讨的30元钱全部投进了募捐箱 ,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 夏西伟下定决心不再以乞讨为生 , 而是靠自己的双手 ,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讨回生活的尊严 , 做一个对生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
此后夏西伟还做了很多好人好事 , 他不仅与南阳大学生一起举办募捐活动 , 救助一个在孤儿院里的“双头女婴” , 还经常到当地的孤儿院和老人院去看望孤寡老人以及孤儿 , 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 而夏西伟的生活也开始因为这份善意慢慢发生改变 。
2012年农运会的时候 , 夏西伟靠着积攒下来的一点本钱开始做一些小生意 , 因为他非常明白残疾人要想自立 , 必须要自信、自强 , 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可以!因为身体的残疾 , 让他很多事情很不占优势甚至是做不好 , 但夏西伟却从不放弃 , 他希望有一天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夏西伟曾卖过氢气球、卖过光盘 , 但这些收益远远不能维持他的生活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夏西伟认识了一个和他一起摆摊的贴膜师傅 , 他看着给手机贴膜既轻松又比他卖光盘赚得多 ,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贴膜”生涯 , 也由此让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 。
贴膜工作看似简单 , 实则是个技术活 。 夏西伟觉得 , 既然自己决定靠贴膜为生 , 那就要将这个技术学好、学精 。 为此他特地向贴膜师傅请教了贴膜的要点以及精髓 。 由于踏实努力 , 夏西伟贴膜技术也日益精湛 。
当夏西伟可以靠贴膜养活自己时 , 他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从此人们总会在南阳新华城市广场看到一个趴在板车上的残疾小伙在给人贴膜 , 面前还放着一个“专业贴屏保”的纸牌子 。 就这样他每天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 , 无论冬夏 , 风雨无阻 。
用夏西伟自己的话说:“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挣4000元到5000元 , 现在生意不好做 , 做贴膜的人多了 , 一个月收入降到两千多 。 ”
尽管如此 , 夏西伟依然很感恩 , 感恩能碰到这样一个机会来养活自己、来实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价值 。 经过生活的不断打磨 , 夏西伟也终于悟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人不要和任何人比 , 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强 , 明天的自己比今天强 , 那就是进步 , 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平和和内心的向往” 。
推荐阅读
- 神秘俄罗斯电台持续运行47年,没人知道目的是什么
- 磁带消失了吗?其实是低调的\豪门大族\,有信息的地方,就有它
- 1983年,杨得志上将的女婿竟被混混当街打死,从此拉开了严打序幕
- 磁带消失了吗?其实是低调的\豪门大族\,有信息的地方,就有它
- 糟糕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10个最为糟糕的发明
- 唯一被陨石砸中的人,虽只受了轻伤,但后续的麻烦却改变了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