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辛苦打工攒下20万,被父亲拿走给儿子开店,五年后女孩崩溃( 二 )


艺伟的父亲又是如何看待女儿现在的处境呢?

为给儿子开店 , 父亲借走女儿20万 , 五年后女儿崩溃:他不承认了
艺伟与母亲的相处模式是剑拔弩张的 , 由于彼此之间没有爱与信任 , 艺伟更是不懂得尊重母亲 。
艺伟说 , 父母将家中一切的财产都给了哥哥 , 他们想要尊重 , 就该去哥哥那里要 。

而艺伟的哥哥大鹏也表示 ,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 艺伟就是觉得父母将家中的一切都给了自己 , 却没有给她 , 而心理不平衡 。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调解员将电话打给艺伟的父亲求证 , 在电话那边 , 艺伟的父亲讲出了事情的始末 。
原来 , 这个摄影店是大鹏与静伟一起开的 , 他们两人出力 , 而艺伟出钱 , 但当他向艺伟要钱时 , 并没有承诺艺伟会给她分红 , 也没说要将自己家的一间房子给她 , 至于艺伟的生活状态为何会变成如今这样 , 父亲表示 , 他也不知道 , 他也无能为力 。

对于父亲的话 , 艺伟显得嗤之以鼻 , 她表示 , 如果父亲当初没有承诺的话 , 我是钱多 , 钱放在手里烧手 , 才会将钱拿给父亲吗?
对此 , 父亲表示 , 婚纱店开了五年都没有盈利 , 现在还欠着外债 , 拿什么分红?
可艺伟认为这都是借口 。

静伟说 , 父亲说的是事实 , 婚纱店的确没盈利 , 她当初也拿了一两千块钱与哥哥一起开婚纱店 , 后来她出嫁了 , 婚纱摄影店便交给哥哥打理 , 似乎她对妹妹在家中“啃老” , 而不出去赚钱的行为很不理解 。
而大鹏也表示 , 开婚纱摄影店的时候 , 就没有说过有艺伟的份 , 他将艺伟现在的做法理解为她心理有问题 。

艺伟在家中的处境无人能理解 , 她只能寄情于养宠物 , 将心中的愤懑宣泄在日记中 , 但这日记 , 她却从未给别人看过 。
五年前 , 艺伟本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 , 在周口市比较偏僻的地方全款买下一套住房 , 可如今 , 她已经无力买房了 。

后来经过调解员的劝说 , 艺伟的家人理解了她心中的苦痛 , 艺伟的哥哥与母亲说 , 会在艺伟买房时 , 资助艺伟5万元 。
也希望艺伟能够通过家人的行为 , 重新振作起来 , 找回曾经那个乐观上进的自己 , 不再颓废下去 。

至此 , 艺伟的故事便暂时宣告结束了 。
情感分析:
关于父母 ,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过:
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 , 无论你做什么 , 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 , 就是无论你做什么 , 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 , 无论你做什么 , 他们都会鼓励你 。
能遇到第三种父母是一种幸运 , 他们亦会将子女培养成心中有爱、人格健全的人 。
艺伟的遭遇 , 使人想起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 , 同样是独立坚强的女孩 , 又同样都遭受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

从艺伟的故事中 ,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 , 与亲戚金钱往来 , 需要谨慎对待 。
有人说 , 不要与亲戚一起做生意 , 因为一旦涉及到利益问题 , 再亲近的关系也很可能会分崩离析 。
在艺伟的故事中 , 艺伟曾拿20万给自己的父亲 , 她说父亲曾承诺她一些条件 , 但父亲却直言未曾对她有过承诺 。 这种各执一词的行为 , 很可能会使得父女之间丧失信任感 , 假若艺伟在借钱时能白纸黑字地写清双方的诉求 , 或许父女俩便不会有今日的隔阂 。
亲人之间立下字据 , 或许看来有些不近人情 , 但为了减少日后可能会出现的麻烦 , 还是很有必要的 。

二 , 父母应给予子女同样的爱 。
艺伟的哥哥大鹏说 , 艺伟是觉得父母偏向他 , 而不偏向艺伟 , 才心态失衡 。 这句话或许说明了艺伟心中愤懑的根本原因 , 便是由于父母爱的不均衡 。
古人说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对于子女来说 , 父母有多大的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 , 重要的是他们能否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爱与温暖 , 而不至于因为他们的“厚此薄彼”而伤害孩子的心灵 。
假若父母能够对艺伟多一些关爱 , 或许艺伟也不会像当下一样选择颓废和自暴自弃 。

三 , 家庭应该是充满爱与信任的地方 。
想到家庭 , 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意象便是爱与温暖 , 似乎家庭是可以让我们卸下防备 , 休养身心的最好场所 。
可对于艺伟来说 , 家庭却是充斥着纷争与吵闹的地方 , 只因这个家对于她来说 , 没有了爱与信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