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决定你会成为谁( 二 )



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 , 我们会下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 。
而最容易被我们模仿、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 往往是三类人:经常与我们沟通的人、我们信任的人、我们接触的人 。
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 , 也可以是我们读到的故事中的角色 。
他们是你的“角色楷模” , 无形中引领着你的行为习惯、对生活的选择 。
试想 , 当你走进一个大家都在低声说话的环境中 , 你会用正常说话的声调来说话 , 还是跟大家一样轻声细语?
你平常会不会观察跟你同桌聊天的人 , 看他们的胳膊、头和手是否与你放在同样的位置?
看到别人撞伤脚趾头 , 你能想象那种让人撕心裂肺的痛吗?
当别人讲出令他们震惊的故事时 , 即便对这个故事没什么感觉 , 你也会跟着大喊大叫吗?
我们就是这样不断对他人进行着微妙且持续的观察和模仿 , 你经常去做这些不经意间做出的动作 , 逐渐形成了习惯 , 它们就成了你的特征 , 无意中改变了你的个性、信仰和价值观念 。



据统计 , 一个人一生平均要见8万人 , 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 , 而别人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
想一想 , 你还记得自己是怎么学会系鞋带、游泳、骑自行车的?
你知道你的价值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吗?
你还记得教会你做现在的工作的那个人吗?
你可能会对学习某些特定技能的场景或教导过你的人印象深刻 。 然而 , 你、我、我们所有人 , 通常都认识不到 , 生活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 往往是我们身边的人 。
你与他们的感情深厚程度、相互信任度、接触频率 , 决定了你被他们影响的程度 。
作者在书中讲到 , 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镜映对象 , 但有了兄弟姐妹 , 镜映的效果会更明显 , 因为他们巩固了从父母那里承袭来的偏好、习惯和生活方式 。

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登提出了“角色楷模”的概念 , 指的是“被其他人视为榜样的人” , 我们以为这样的人都是英雄人物 。
其实 , 我们身边的“角色楷模”有好有坏 , 我们自己有时也是他人的“角色楷模” 。
意识到这种互相影响的力量存在 , 知道自己如何被影响 , 而不是不加思考、随波逐流 , 才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
王小波曾说:“我活在世上 , 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 , 遇见些有趣的事 。 ”
【这三个人,决定你会成为谁】《沉默的大多数》便是你难得的“有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