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农民工活活“热死”:他拼上性命挣钱,抢救4天花光所有积蓄( 三 )


一名普通的建筑农民工 , 每月拼死拼活干活 , 守着五千块钱的工资 , 出来干了四年 , 拿了不到24万的工资 。

图源网络
而他在生命的最后四天里 , 就花费了22万 , 最终也没能抢救过来 。 人去钱空 , 女儿失去了他最亲爱的父亲 , 实在叫人痛心 。
一场悲剧 , 反映民工现状
本想坚守在工作岗位 , 最后却不堪重负 , 人财两空 。 老何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
今年七月 , 西安一建筑农民工在高温下连续工作9小时 , 不幸倒地猝亡 。 为了攒够送儿子上大学的学费 , 超出了自己的身体负荷 , 不料还因未签订合同无法认定为工伤 。
同月 , 周口市一名40岁出头的男工 , 因高温环境在生产车间连续工作12小时而被“热死” 。

图源网络
这样的悲剧屡屡出现 , 折射出了当代社会中农民工的现状 。
近年来 , 大量的农民工力量注入城市 。 一些人对农民工存在一定误解 , 以为农民工就是建筑工人 , 但从农村来到城里打工 , 存在着诸多的行业 。
他们往往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底层工作 , 如保洁、建筑、生产等;他们被当作廉价劳动力 , 拿着最低的工资 , 做着最累的活 。

图源网络
像老何这样的建筑工人 , 整天被工期推着走 , 没有喘息的余地 。 他们还要面临着老板的压榨 , 接受种种不合理、缺乏人性化的要求 。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关注 。 一些农民工虽在城市打拼多年 , 在城市扎下了根 , 但仍生存困难 , 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 。
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较低 , 他们被城市里的人冷眼相看 , 甚至遭受歧视 。

图源网络
农民工的权益如何保障?从上面提到的西安农民工的事件可以看到 , 签订劳动合同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
随着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的逐渐完善 , 已经对农民工加班加点相应的工时制度、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支付加班工资、休息休假权利等有所规定 。
然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 , 许多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 , 不懂得如何去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公司钻法律的空子 , 使工人做超出自己所得报酬的工作 。

图源网络
大批农民工挤进这偌大而陌生的城市 , 无非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工作机会 , 为家里人打拼 , 有的还为了学习技能、增长见识 。
从这些方面 , 可以做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 如开展技能培训 , 开发农村新兴产业 , 给予更多鼓励扶持政策 , 使更多农村里的劳动者留在家乡自主致富 , 同时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 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 。
高温无情 , 需要更多关怀
事后 , 老何所在的建筑公司全额承担了22万的医药费 , 并表示会和老何的女儿协商后续善后问题 。 然而 , 失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 这是任何东西都弥补不了的 。

图源网络
回观整个事件 , 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 , 许多地方都引起人们的反思 。
老何不顾自己身体的极限 , 强行硬撑 , 没有意识到过度劳累、中暑症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 未能及时就医 。
高温下露天作业 , 防暑降温措施不充分 , 工作安排不合理;工友和用人单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 , 耽误了治疗时间 。

图源网络
酷暑当前 , 防暑降温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需要给予重视 。
国家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有规定 , 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 , 并且对不同高温范围下的工作时间还要进行明确的划分 。
如果用人单位在极度高温天气下 , 仍然强制安排工人持续性的在室外露天作业 , 可依法对本单位进行举报 , 并且工人们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作业 。

图源网络
此外 , 每个用人单位都应该配备防暑降温设备和急救物资 , 改善员工的工作与居住环境 , 这是他们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
用人单位应该体恤工人 , 分配工作也应该劳逸结合 , 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作任务有效率、有质量地完成 。 打倒人的不是太阳 , 而是堆砌如山的工作 , 以及现代社会里的复杂人性 。
作为子女 , 对远方的父母多一些关心 , 则是他们努力奋斗的最好慰藉;作为老板 , 对手下的工人多一些体恤 , 则能化解一点他们的疲惫;作为城市里的公民 , 对底层劳动者多一些友善 , 则能让他们在异地他乡感受到更多温暖 。
投之以木瓜 , 报之以琼瑶 。 多给予劳动者一些善意 , 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安定和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