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碰过的鸟窝,鸟就不会再回来了,是真的吗?( 二 )



直到2008年 , 美国的生物学家Christopher Balakrishnan以及其研究团队对鸟类的基因进行检测时 , 发现了实验中的9种鸟体内都有嗅觉受体 , 这代表鸟是有嗅觉的 。
之后 , 德国马普学会鸟类研究所生态学家Martin Wikelski发现在欧洲 , 一旦到了除草的季节 , 收割机大量的割草后 , 必然会有成群的白鹳前来觅食 , 这是因为割掉的草会将生存在里面的大量的昆虫暴露出来 , 白鹳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

但是 , 白鹳是如何知道割草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 Martin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 因为白鹳可能是从空中看到的(视觉) , 也可能是被收割机的咆哮声吸引来的(听觉) , 所以先要排除这两项 。
通过研究 , 科学家们发现白鹳的听觉仅限于600米范围内发出的声音 , 所以Martin就驾驶直升机在平均离地面1000米的高度观察白鹳 , 结果发现 , 它们依然会准确的找到割草的地点 。

而且Martin还发现 , 即使在白鹳的盲区(被树木遮挡的林区) , 一旦有地方的草被大面积的割掉 , 它们也会出现 , 所以Martin怀疑是它们的嗅觉带领它们找到了食物的“根据地” 。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 , Martin团队用三种挥发性的化合物模拟了割草时发出的气味喷洒在没有被割的草地上 , 结果也吸引来了一大批白鹳 。
也就是说 , 白鹳的嗅觉可以灵敏到在千米高空闻到被割的青草味 , 当然千米并不是白鹳嗅觉的极限 , 通过Martin的实验表面 , 喷洒了“割草味”的草地最远能够吸引25公里外的白鹳群前来觅食 , 而作为哺乳动物嗅觉“担当”的狗最远才能闻到20公里外的气味 。

比狗鼻子都灵敏的白鹳 , 如果我们碰了它的鸟巢 , 它们必然会闻出来 , 如果鸟类真的有被人类碰了鸟巢就离开的习性的话 , 那么白鹳必然是最典型的代表物种 。
但事实上 , 人碰了白鹳的巢也是没事的 , 这一点通过人造白鹳巢的应用就可以看出来了 , 由于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 , 但是曾经的树木砍伐使得白鹳越来越倾向于在高压线塔上筑巢 ,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以及保护白鹳这种珍稀的鸟类 , 电力工作者早就想到了用人工鸟巢的方式给它们一个家 , 而白鹳面对这种上面沾满了人类气息的鸟巢接纳度是非常高的 。

写在最后
人碰了鸟窝后 , 鸟就再也不回来了 , 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 这一点通过猎奇君的观察以及白鹳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了 。 不过 , 我猜测以前的人这么讲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鸟类 , 毕竟自古以来就有“不打春日三月鸟”的说法 , 而掏鸟窝其实与打三月鸟的危害是一样的 。
【人碰过的鸟窝,鸟就不会再回来了,是真的吗?】最后 , 掏鸟窝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 而且在如今大多数鸟类都是保护动物的前提下 , 掏鸟窝是可能会违法的 , 所以“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