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撒哈拉沙漠最深的地方后 , 我们再来看看能否将其“改造”一下 , 这个理想改造的前提就是先把所有的沙子都挖空 , 将广阔的沙漠变成真正的“空地” 。
可是被黄沙覆盖下的沙漠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总面积超过了美国国土的撒哈拉沙漠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 , 如果真的挖空了 , 我们将会看到大片的岩石 , 这些岩石的个头都比较大 , 也比较完整 。 因为自从它们被掩埋 , 就鲜少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了 , 这么多年也就保持着当年被封存时的原貌 。
当然 , 这些岩石的分布可能是参差不齐的 , 表面的“风化作用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
科学家一般会将这种完整的岩石称为“基岩” , 如果在沙漠当中勘探开采的时候触碰到了这种岩石 , 人们就明白这是已经挖到底了 。
地表岩石结构示意图
当然除了岩石之外 , 撒哈拉沙漠的底部应该也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 , 其中许多低洼的小绿洲正是由地下水补给形成的 。 其地下水位最深的地方应改为与尼日尔南部的半固定沙丘带 , 深度在10到40米左右 。
最后就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了 , 我们总说沙漠地区生活着“土大户” , 别看这里光秃秃的一片、寸草不生 , 实际上地下可是藏着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
这也算是 , 撒哈拉沙漠对身处在其中的国家的馈赠吧 , 毕竟自然环境如此恶劣 , 再不给点“安慰” , 日子就太难过了 。
撒哈拉沙漠的采油工程
不过以上仅仅是一些设想 , 毕竟想把这个大范围的沙漠完全清空 , 这个工程的体量和难度实在是超乎想象 。
而且人类似乎也不会这么闲 , 非要将沙漠清空变成“塞下江南” , 我们只是眼馋沙子地下隐藏的那些资源罢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其实生活在这里的人类 , 不仅早早就适应了恶劣的沙漠环境 , 还学会了“变沙为宝” ,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沙子的 。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有多深?沙子下面都有什么?】在撒哈拉沙漠内居住的居民
人们学会了“变沙为宝”在撒哈拉沙漠当中生活着一个游牧民族 , 叫做图阿雷格族 , 多年在沙漠当中的历练使得他们将沙子用得游刃有余 。
比如说他们会制造“沙床” , 先把沙子收集起来再食用特制的筛子 , 筛出粗细程度和面粉差不多的沙子 。 然后再在这些沙子上铺上席子 , 一个简易的床就完成了 。
如果你造访他们的家 , 就会发现除了沙床之外 , 房中地面的一些神似“地毯”的五颜六色的东西 , 也都是用沙子铺成的 。
坐在沙床上的图阿雷格人
此外 , 就是以沙代水的方法 , 要知道沙漠当中最珍贵的就是水源 , 所以除了日常饮用的水以外 , 人们基本没机会像其他地区生活的人一样痛快的用水冲凉 。
为此他们就会将沙子当成水 , 在沙堆里面滚两圈就当做洗澡了 , 这在我们看来虽然是“无效洗澡” , 但是现实的限制使得大家没法讲究 。
最后就是使用沙子当天然的“炉子” , 他们会将摊好的大饼塞到沙坑当中 , 然后用热量将其“焖熟” , 将熟了的面饼拿出来敲打 , 确保饼上的沙子掉落之后就可以吃了 , 这种大饼有些类似于新疆的馕饼 。
“撒哈拉之子”图阿雷格人
除此之外 , 随着科技的发展 , 人们发现沙子这种东西对于生产来说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 。 尤其是我国不少在非洲承办油田开发项目的集团 , 都受限于建筑材料运送成本高昂的问题 。
如果说可以直接在周边的沙漠就地取材 , 利用沙漠当中的沙子制造出混凝土 , 然后修建建筑 , 不仅省钱还省时间 。 当然 , 被选作混凝土用沙的沙子质量也很有讲究 , 平均粒径要小于0.25毫米 。
西非传统的土制建筑
总之 , 其实地球上依旧有很多的资源并未被我们完全利用 。 从前我们只关注到 , 沙漠变成良田可以带来多大的收益 , 却忽略了这种变化可能人类根本做不到 。 因此不如就从实际出发 , 将沙漠中的沙子利用起来 , 创造更大的收益 。
“取之不尽”的漫天黄沙
这些年 , 撒哈拉沙漠周围的国家日子依旧不好过 , 而且随着撒哈拉沙漠的南移 , 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陷入沙漠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 在努力控制的情况下 , 也该思考这么大的地盘到底能用来做什么 。
推荐阅读
- 宇宙孤独流浪客,时空沉浮终结者,星海何处觅知音——黑洞
-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塑料?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塑料行星
- 毒箭蛙毒性极强,为何印第安人用其狩猎后仍然可以正常食用猎物?
- 沉浮 当“空中老虎”遇到“鸟中狮子”,谁能活到最后?
- 交易 十年币圈大鳄的终极感悟:经历几度沉浮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智能量化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