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最后一战,制止中国花1400亿为超大对撞机买单( 二 )


杨老给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 大型的CEPC预算就像是无底洞 , 1400亿究竟够不够用都是一个未知数 , 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大型CEPC是无底洞
1989年美国扬言要建造一台世界上最大型的对撞机 , 当时的经费预算投入是35亿美元 。
没想到的是 , 在研究过程当中 , 对撞机项目实在是太烧钱了 , 35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很快亏空 。
当时的科学家们为了让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 到处演讲宣传大型CEPC对美国的重要性 , 最终博得了55亿美元的经费 。
可是没用多长时间 , 55亿美元的经费也被迅速消耗 , 前前后后一共消耗了90亿美元(大约630亿人民币) 。

强子对撞机十分烧钱
当时的90亿美元的物价 , 换算到21世纪初期几乎有着1000亿人民币左右 。
没有办法 , 科学家们只有厚着脸皮再去向政府申请经费 , 政府对前来的科学家们问道:“如果再追加30亿美元的经费 , 大型CEPC能建造成功吗?”
在场的所有科学家都沉默了下来 , 显然科学家们没有信心能够在最后的30亿美元当中落实项目 。
最后 , 政府宣布停止了超大型CEPC的研制工作 , 之前拿出的90亿美元预算也全部打了水漂 。

超强对撞机需要大量经费
在前车之鉴面前王贻芳同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相比较其他国家 , 中国现在的CEPC研究领域尚浅 , 急需一个破冰的项目 。
欧洲在CEPC研究实验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 经过百亿次的实验 , 终于是有所成功 。
中国在科研领域不能落后 , 凡是必有风险 , 但中国的大型CEPC项目落成之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好处 。
针对所有人的疑问 , 杨老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

王贻芳仍希望建设
反对的理由首先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 , 大型CEPC的研究投入实在是太大 , 对于中国目前来说是承担不起的 ,
从社会发展来看 , 中国经济虽然在世界上领先 , 可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当中 , 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
而当前科学研究领域 , 最缺乏的也是优秀的人才 , 等到中国科研人才储备充之后在开启CEPC研制的项目也不迟 。

培养人才更加紧迫
而且大型CEPC项目研制失败的后果 , 也是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难以承受的 。
要知道 , 中国的经济每年在各个领域当中的投入并没有出现富足的情况 , 也就是说1400亿的预算是国家省了又省才能省下来的经费 。
可见 , 如果项目出现要追加经费的情况 , 很有可能就会出现资金无法供给的可能性 , 到时候所等待的只能是项目的冻结 。
投入了如此数量的经费之后 , 如果没有研制成功 , 造成经济的损失 , 将是中国难以接受的 。

国家难以承受巨大经济损失
其次 , CEPC项目只不过是物理学领域当中的一部分 , 目前还有更多的物理学领域等待经费进行研究 。
CEPC项目的开启势必会出现资金重心偏向的情况 , 即便是CEPC项目落地成功 , 其他物理学领域很有可能会前进的十分艰难 , 不利于物理学整体的发展水平 。
最后就是大型的CEPC谁也没有研制成功过 , 到底效果好不好只是理论阶段的东西 。
杨老就认为 , 即便是依靠着1400亿人民币的经费研发出了大型CEPC设备 , 这台设备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值这款巨资的 。

CEPC只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杨老就在会上直接说到:“大型CEPC对人类影响短期之内不会有 , 三十年 , 三十五年内不会有 , 我相信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赞同我说的这句话”
而且在后续设备的维护工作 , 以及设备的运转实验上 , 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 , 那么这笔资金又该从何而来呢?
最关键的是 , 目前中国对CEPC的研究 , 可以说是经验欠缺 ,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聘请国外专家的协助 。

资金十分重要
如此重要的物理学领域研究 , 本就应当由中国人全权负责 , 一旦外国人接触项目 , 很有可能出现数据泄漏的危险 。
而且外国专家会不会拼尽全力地工作 , 这又是一个问题 。
综上 , 中国的大型CEPC的项目可以先进行构想 , 但想要申请预算经费展开项目 , 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
【杨振宁:最后一战,制止中国花1400亿为超大对撞机买单】杨老表示 , 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 , 中国有能力且有信心在短时间内达到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