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家精密仪器检测揭示太岁之谜( 二 )



在报道后没几天 , 西北大学生物系的教授杨兴忠在看新闻时 , 得知了陕西有不明生物体出现的消息 , 杨教授十分感兴趣 , 于是便联系了杜战盟 , 并以最快的速度匆匆的赶到了杜家 。
杨教授来到杜家后 , 杜战盟将他带到了一个水缸面前 , 杨教授看到了一个通体为红褐色但内部肌底为纯白的物体 , 走进一瞧 , 杨教授能够看出在这物体的局部 , 遍布珊瑚状的小孔 , 杨教授用手一摸 , 手感又软又滑真的就像一块肉一样 。

从事了大半辈子的生物教学和研究 , 杨教授也是第一次碰到如此怪异的物体 , 他面对眼前的不明物体稍稍一愣 , 脑海中仔细的搜索着有没有相似的物种 , 可是他想了好一会也没有想出来这到底是什么 。
为了搞清楚这不明生物体到底是什么东西 , 杨教授决定割下一块肉当做标本 , 然后由他带回学校实验室进行研究 。 回到学校后杨教授便立刻对这块不明物体展开了研究 , 为了搞清楚这个奇怪的东西 , 在做实验期间杨教授也翻阅了很多古书 。

最后杨教授通过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 , 在《本草纲目》古籍中的记载 , 找到了这块不明物体的记载 , 综合古籍和时人笔记中著录 对这种又称“视肉” (即看起来像肉 )之物作了客观而较科学地记述: “董表仪撤屋掘土 得一块肉 术士云太岁也 。 ”并对此物作用与功效总结为“食之多力者也” 。
所以杨教授认为这块不明物体 , 便是古人口中所说的“太岁” 。 而对于“太岁”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 , 从古至今对于太岁的传说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

太岁的传说太岁形如肉 , 外表颜色常溢红 , 古时候人们看到此物时 , 常常将它视为会“流血”的怪物 , 于是在广为流传的故事中 , 太岁大多数都被人们视为“不祥之物” 。
关于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 , 历史上众说纷纭 , 有人说是皇亲贵胄们占卜所用的称谓 , 也有人说是古代天文历算家为了记时所幻想出来的代称 , 更有甚者将此物当成了“不老神药” 。

传说在明朝的时候 , 襄阳府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年轻人名叫罗权 , 从小和邻居翠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 更是一起长大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
到了该成婚的年纪 , 翠屏的家人也在催促两人尽快成婚 , 但是罗权身无长物 , 实在是拿不出来一件像样的东西当做聘礼 , 罗权蹲在自己的地头上唉声叹气 , 满脑子都在想该如何将自己的心上人风风光光的娶进门 。

看着自己唯一仅剩的田地 , 罗权想着将自己之前所种的土豆全部都挖出来 , 看看能不能卖一些钱 , 想到这里罗权说干就干 , 他卷起袖子 , 拿起锄头就开始挖土豆 。
说来也奇怪 , 土豆没有挖出几块 , 却看到了自己地中埋着一块隐隐泛红的东西 , 好奇之下罗权轻轻地将土扫开 , 用手摸了摸这个奇怪的东西 , 他感觉此物软绵绵的非常特别 , 于是便将它从地里刨了出来 。

把东西取出来后 , 罗权看到了一块木盆大小的东西 , 摸起来像一块肉 , 但是它通体发红 , 透过太阳甚至还能看到在这块肉里 , 似乎还有类似血管的东西 。
看到这一幕 , 罗权立刻想到了“太岁” , 他低声叫到:“不好!挖到太岁可不吉利 , 是大凶之兆 , 挖到如此晦气之物 , 应当如何处理啊” 。
罗权一脸嫌弃 , 将“太岁”扔到了地上 , 可是他又看到这微微泛红的“太岁”似乎很有灵性 , 于是转念一想 , 不如以此物当做聘礼 , 迎娶翠屏 , 相传新鲜的太岁肉有滋阴补阳的效果 , 还可以延年益寿 , 拿此物娶妻肯定会非常有面子 。

于是罗权便将“太岁”带回了家里 , 清洗干净之后便送到了翠屏家中 , 果然不出罗权所料 , 翠屏的父亲对这稀奇之物很是感兴趣 , 于是便允诺三日后两人大婚 。
大婚当天 , 罗权岳父将此物展现在众位宾客面前 , 并让罗权亲自操刀割下一块新鲜的“太岁肉” , 做成菜来给宾客们品尝 。 经过一顿加工后 , “太岁肉”变成了一道美味的佳肴 , 罗权将菜端到了酒席上 。 但亲朋好友们始终没有动筷 , 只是表面上对其夸赞实则害怕吃了“太岁肉”会给自己招来厄运 。

尽管众人都没有吃 , 可是新娘子翠屏却吃得津津有味 , 翠屏从小胆子便大 , 对于新鲜之物也十分好奇 , 所以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顾虑太多 。
翠屏吃得大快朵颐 , 但罗权却因为一直敬酒没有来得及品尝“太岁肉” , 两人成婚之后生活十分甜蜜 , 一年之后夫妻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