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狗血第一人”不仅没过气,还赚麻了( 二 )




这还没结束 , 转过头他又对女方一顿输出 , “你越得不到还越想要 , 醒醒吧!”
男女一视同仁 , 指点江山各抡一拳 , 堪称“平权先锋” 。
让本就看这对奇葩情侣不顺眼的观众 , 纷纷直呼“过瘾” 。

当然了 , 作为一档2011年播出的老牌婚恋节目 , 敢上《爱保》的也都不是啥普通人 。
当着全国人民的面 , 不少“泼男恶女”都敢直接扯起头发、揪领带 , 马丁也常败下阵来 。
真正扛起导师大旗 , 把犀利进行到底的 , 还得是“毒舌流派”代表人物 , AKA婚恋节目大魔头——涂磊 。



涂磊当年留在《爱保》舞台上的名场面 , 包括但不限于:怼妈宝男是“假孝顺、实则始终没断奶”;
毫不留情地戳穿接盘侠的内心os , “打肿脸充胖子 ,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以及经典的“住嘴三连斥”:“闭上你的嘴”、“听我说完”、“我没说完别插嘴” 。
尽管他的有些金句 , 在当时一针见血 , 现在回过头看 , 却总觉得有什么不对……
“一种是不知耻 , 还有一种是可以无限制地接受耻 , 其实也是不知耻 。 ”

大概是师承鲁迅“枣树文学”
和涂磊走类似“凌厉流”的 , 还有《非诚勿扰》的导师——主持人乐嘉 。
乐嘉的特点是很爱打断嘉宾讲话 , 毫无心理负担 。

即便他对面那个“作精女孩”已经被怼得羞愧暴哭 , 感觉下一秒就要自挂东南枝 , 乐嘉还能乘胜追击:
“哭?你还好意思哭!”
很少有人知道 , 这种冲突设定叫“随时打断” , 是乐嘉提议节目组加的 。
《非诚勿扰》正是在这个改动后 , 收视率飙升 , 观众代入感爆棚 , 播出三个月就成了国民现象级节目 。



类似拿捏了收视率密码的 , 还有当时走“男闺蜜流派”的导师 , 包括陆琪、瞿玮等人 。
这些情感导师们 , 就像为节目注入了灵魂 。
带领着十年前的咱们和咱爸咱妈们 , 津津有味地看了一期又一期 。
02长江后浪拍前浪
如果不是开头马丁的那条新闻 , 我都快忘了《爱保》这回事 。
当年的那批导师们已经很久没消息 , 热搜上更是难觅踪迹 。
取而代之的是黄执中、傅首尔、沈奕斐等新一批“情感专家” , 活跃在新的情感节目里 。

感受下新导师们和蔼可亲的笑容
情感导师们改了名儿 , 他们更准确的称呼 , 是“观察员” 。
随着当年那群被爸妈按头看“村口八卦”的中学生长大 , 统治了情感节目的审美 。
现在再当着他们的面 , 自诩什么“导师”、“专家” , 只会被嫌好为人师 , 打爆头 。
改坐在单独的小房间里 , “观察员”不再跟嘉宾面对面 , 自然也就没有了插嘴、怒怼等狗血戏码 。
新一批的导师 , 走的也都是知性温暖路线 。

via《再见爱人》
不同于十年前那批情感导师 , 共同点是清一色非科班——
马丁 , 大学学的法律;涂磊 , 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计算机系;乐嘉更牛 , 中专毕业 , 原来是干销售的……
都不是啥专业情感咨询专家 , 靠着一张斩钉截铁、言之凿凿的嘴 , 自带信服力 , 把无数中老年长辈听得一愣一愣 。
现如今的“观察员” , 都是正儿八经的名校教授、学者、心理学家——
比如沈奕斐 , 复旦大学副教授 , 社会学出身;李松蔚 , 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 , 心理咨询师……
他们形容离婚 , 都能来上个“宋代五大名窑哥窑”的裂缝美 。

沈奕斐:“歌窑的裂痕 , 是烈火淬炼后的另一种美”
很显然 , 这种比喻考验一定的文化积累 , 不是给我奶奶那种小学没毕业的小老太太看的——妈妈辈们看到都会划走 。
也不再有涂磊式怒汉咆哮 , 导师们会有更多专业道理的剖析 。
比如黄执中 , 频频理性金句 , 击中文艺青年的心巴 。


就连唯一被认为会走“女版涂磊式毒舌路线”的傅首尔 , 都不再像《奇葩说》里那样:
用她8字眼镜背后的一双毒辣双眼 , 火力全开 , 段子乱飞 , 怒撕某某嘉宾 。
而是走起了温情路线 , 现场还数次啪嗒落泪 。

一类是对心理学或社会学有所研究的学者教授 , 一类是擅长分析事实、共情表达的行业精英 。
他们构成了新一批的情感导师 , 活跃在爱优腾芒的情感节目舞台 , 更对年轻人的胃口:有文化、观察类、慢综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