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丛旅游资金盘警示录( 二 )


为了弄清楚母亲究竟在做什么 , 王佳在网络上检索了大量关于蚁丛旅游的资料 。 大量相关的小视频和文章中 , 近乎洗脑式的强调蚁丛旅游前途无量;用户群体主要来源于四五线城市或农村 , 线下大型集会现场还有不少老年人;在线下宣讲会中 , 平台方大量邀请所谓政府部门人士站台 , 细究之后却是不具备公信力的民间组织……
“明明是普通的会务活动 , 却被剪辑成创始人到国务院讲话 , 用户还四处传播 。 ”王佳对此哭笑不得 , “我现在真是烦透了这个公司 , 也担心她一时忍不住往里投钱 。 收集了大量资料 , 联络媒体 , 就是希望她能清醒过来 。 ”
在王佳看来 , 蚁丛旅游的用户群体大多收入不高、时间多 , 容易沉溺其中 , 但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 也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 平台方一旦出现问题或后续没有人接手“门票” , 用户投资就直接“打水漂”了 。
这场薅羊毛的游戏中 , 钱是从哪里赚到的、谁会亏本、谁会一直为“门票”买单 , 并不是李阿姨们日常会思考的问题 。 更多像李阿姨、王佳母亲这样的“蚁丛家人” , 只需要在被问及是否相信蚁丛旅游时 , 坚定地回答“是” , 来为蚁丛旅游笼罩上更多可靠的色彩 。
交易两个月前 ,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报道了“0撸一年能赚数千元?打着区块链旗号推广新业务?高回报噱头下 , 蚁丛旅游靠谱吗?”一文 , 对于蚁丛旅游“门票”的玩法和变现路径进行了详细介绍 。 在采访中 , 也有研究人士认为 , 蚁丛旅游运营模式具备非法金融活动特征 。
彼时在蚁丛旅游官方交流平台“蚁聊”App中 , “门票”的定价约为18.5元 。 不论是官方交流平台还是微信社群中 , 均有用户在求购“门票” 。

北京商报记者多方了解到 , 6月以来 , 蚁丛旅游关闭了“蚁聊”App , 相关微信社群也在被预警风险后遭到封禁 。 同时 , 蚁丛旅游还对外宣称 , 公司正在筹划上市 , 并进一步调整了原有运营模式 , 取消会员星级和补贴等 。
“因为社群内频繁提及交易、买卖字样 , ‘门票’交易我们是私下进行 , 平台方不允许交易门票 。 ”李阿姨解释称 。
蚁丛旅游的相关操作 , 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门票”交易价格的大幅下降 。 李阿姨称 , 近段时间“门票”交易价格约为7.5元 , 自己的收入也因此出现落差 。 而交易价格下降主要是社群封禁后 , 持有量较少的散户找不到买家 , 出售“门票”难度变大 。
李阿姨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 反而屡次强调价格很快就会恢复 。 另一名蚁丛旅游用户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推荐表示:“近期价格低 , 你要是想投资可以买一点 , 后面价格又会涨起来的 。 ”
而在问及此前18元购买“门票”的用户应该怎么办时 , 李阿姨略显犹豫 , 然后回复称:“前面投资蚁丛旅游的人肯定赚到了钱 , 最近投资的人回本就会慢一点了 。 ”
据蚁丛旅游客服介绍 , 平台的“门票”主要用于赠送好友、领取奖励任务、兑换农产品和参与旅游活动等 。 而在蚁丛旅游App上 , 也有不少日用品可以通过“门票”进行兑换 。 以金龙鱼5L大豆油为例 , 兑换大约需要13.3“门票” , 同样的产品在京东商城上售价是63.9元 。
“蚁丛旅游商城里的东西 , 整体算下来要比其他平台贵 。 所以我没有兑换过 , 都是攒一段时间 , 再一次性卖掉 。 ”李阿姨称 。
对于李阿姨提出的“平台方不支持门票交易”和用“门票”置物的玩法 , 王佳同样持有反对意见 。 王佳指出:“蚁丛旅游为用户提供了‘门票’ , 又在平台上提供了转赠渠道 。 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强调高回报 , 这也离不开平台在各种宣传中的引导 。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同样表示 , 实际经营中在平台设置“门票”奖励 , 但是需要防止“门票”的证券化 , 不能把“门票”作为炒作的对象 。 同时 , 平台方应该承担起监管职责 , 防止传销、非吸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出现 。
警惕针对蚁丛旅游的这一业务模式 , 北京商报记者也向蚁丛旅游运营主体所在的重庆市监管部门进行了了解 。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 近期已接到多起关于蚁丛旅游的投诉电话 , 从现场执法检查的结果来看 , 蚁丛旅游主要承接各类游戏、互联网公司视频宣传以及旅游相关的导流工作 , 并为点击视频的用户提供对应积分奖励 。

上述负责人同样提到 , 如果其他地区用户在蚁丛旅游举办的线下活动会场 , 遇到了被诱导购买虚拟商品、参与投资理财等情况 , 应立即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 避免上当受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