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被鸟吃的猴子?个头只有人类手指大小,如今却面临濒危处境( 二 )


大量的雨林被破坏 , 土地被用于工业用地以及城市用地 , 侏儒狨猴失去了家园 , 它们不得不迁移到其它地方进行生存 。
体型小的侏儒狨猴在同为哺乳动物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 。
已经习惯了在亚马逊河流上游的它们 , 迁入到新的地区之后 , 很难适应环境 , 在大自然“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面前 , 大量的侏儒狨猴面临着生存危机 。

被救助的小猴子
市场买卖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人类对侏儒狨猴的大肆抓捕 , 国际黑市上一只侏儒狨猴价格在8000欧元左右 , 相当于5万人民币 。
由于侏儒狨猴是群居动物 , 猎手们几乎每次都是一窝端 , 一窝侏儒狨猴带来的收益就大约40万人民币左右 , 多则能达到60万人民币 。
如此高收益的物种 , 让不少盗猎者都红了眼 , 即便是冒着被逮捕的危险 , 也要深入到雨林当中 。
要知道猎手抓取侏儒狨猴的成本并不高 , 只需打探好侏儒狨猴的位置 , 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巧和设备 。

正在进食的侏儒狨猴
当然随着侏儒狨猴数量的减少 , 非法猎手们已经考虑开始转行了 , 毕竟有时候在雨林当中找了一个月 , 也见不到侏儒狨猴的影子 。
但只要市场上有富人愿意花费昂贵的价格买下侏儒狨猴 , 有市场 , 就一定有人卖 , 非法狩猎只会减少 , 不会停止 。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 , 污染问题攀升 , 导致许多雨林的环境并不适合侏儒狨猴生存 。
全球气候变暖 , 给侏儒狨猴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 。

自然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不断增加 , 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也频频出现 , 比如在北极地区最高气温曾达到38℃ 。
一位新闻记者对着摄像头表示 , 北极地区已经热得可以穿上短袖了 。
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2022年夏季各地的气温都逐渐刷新了历史新高 。
南美洲处于赤道附近 , 原本就已经够热 , 再加上全球变暖的影响 , 其温度自然是一路飙升 。

南美洲
已经习惯了高温的侏儒狨猴在这种环境当中 , 也不得不在白天“暂避锋芒” , 只有在清晨或者是傍晚的时候 , 才有机会出来觅食 。
在夜晚 , 侏儒狨猴的视力不佳 , 无法觅食 , 在高温天气下 , 侏儒狨猴的觅食时间正在大幅度地被缩减 。
也许在未来 , 侏儒狨猴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 能够进化出夜间觅食的能力 , 但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而且随着气候变化 , 雨林当中的光照和雨水也变得紊乱 , 这让栖息在当中的所有生物的植物都感到不适 。

俯瞰热带雨林
尤其是当中的一些植物 , 在需要水源的时候无法得到充足的补给 , 导致枯死 , 有可能会对整个生态圈造成影响 。
这就像是“蝴蝶效应”一般 , 生态圈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 , 假如某一种植物大肆减少 , 以这种植物为食的虫类和其他动物也会减少 。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
随之而然地处于食物链更上层的动物也开始减少 , 最终导致生态圈的破坏 。
可见气候的紊乱带来的影响 , 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
有数据表明 , 亚马逊雨林已经变成了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地之一 , 巴西的亚马逊雨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纽约的三倍还多 。
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绿植 , 怎么会变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场所呢?
一切都要从人类说起 , 原本在亚马逊雨林当中就藏有大量的碳 , 人类砍伐树木之后 , 碳升入到空中 , 成为温室气体的一部分 。

地球温度在急速升高
而且每年在亚马逊雨林当中因人类而导致的火灾 , 也在加速全球二氧化含量的飙升 。
更关键的是人类乱丢垃圾 , 肆意排污 , 将原本的雨林污染 , 树木无法从垃圾当中攫取养分 , 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自然就低 。
不断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 , 也是侏儒狨猴濒危的重要原因 。
物种的濒危最终会折射到人类自身 , 所以人类真的要自省 , 保护动物 , 就是在保护人类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