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曾说“秦始皇还活着,就是走不出地宫”,有什么科学依据?( 二 )


《拾遗记》中记载:
“有宛渠之民 , 乘螺旋舟而至 。 舟形似螺 , 沉行海底 , 而水不浸入 , 一名‘论波舟’ 。 其国人长十丈 , 编鸟兽之毛以蔽形 。 始皇与之语及天地衫开之时 , 了如亲睹 。 ”
《拾遗记》是东晋时期王嘉编写的神话志怪小说 , 而且作者生活年代比秦始皇迟五六百年 。 这段记载是否属实、秦始皇遇到的是否外星人?都是个很大的问号 。
应该怎么看待霍金的这句话?我们不妨来推断 , 无外乎有以下三种情形 。

其一 , 霍金根本就没说过这句话 。
我们可以将这个消息判定为吸引眼球而杜撰的谣言 。
但这样做显得粗暴武断 , 而且至今也没有权威机构或媒体否认 。
那么 , 我们也就不能彻底否定霍金说过这句话 。
其二 , 断章取义 , 以讹传讹 。
霍金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 , 不通晓中文 。 因而可能他说的英文 , 被翻译成中文后 , 原意有所变化 。 以至于他的观点被断章取义 , 歪曲了本义而传播 。
例如2015年8月 , 霍金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演讲中讲过一句话:“If you feel you are in a black hole don't give up. There's a way out” 。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假如你掉进一个黑洞里 , 不要放弃 , 因为会有一个出口逃生 。 ”
由此 , 国内某些媒体就以“霍金发布新理论:人类掉进黑洞可逃至另一宇宙”作为新闻标题 , 吸引眼球 。

然而 , 这个新闻标题后来被批判、澄清 。
因为 , 霍金这句话本身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 试图将复杂问题描述得通俗易懂、简单一点 。
他的本意并非人能完整地从黑洞出来 , 而是人的一部分信息有可能从黑洞离开 , 到达另一个宇宙 , 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肉体凡胎的“人” 。
其三 , 霍金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说了这句话 。
有一种可能 , 霍金当时是为了应景 , 拿秦始皇当话题 , 和中国人开了个玩笑 。
霍金的幽默感是有名气的 。
例如霍金的子女曾在父亲去世的声明中评述过: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 他出众的才华和幽默感将继续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 。
当然 , 霍金不可能犯常识性错误 , 也即这句话另有一番深意 。
正如他的一句名言所说的:虽然我行动不便 , 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 , 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

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一下 , 作为重点研究天体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的科学家 , 霍金说出这样的话 , 科学道理是什么 。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 。
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 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
他的学术研究 , 为理解黑洞和宇宙本源奠定了基础 ,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 。
霍金提出的“灰洞”理论认为 , 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 , 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 。
他还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 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 , 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 。
他还称 , 黑洞从来都不会完全关闭自身 , 它们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逐步向外界辐射出越来越多的热量 , 随后黑洞将最终开放自己并释放出其中包含的物质信息 。

那么 , 按照霍金的这些理论 ,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从宇宙、时间的宏观角度来讲 , 秦始皇死后 , 肉身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和能量 , 被困在秦始皇陵墓中 。
然后 , 它们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 , 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 。
人的肉身腐朽之后 , 会化成残骸、骨灰、微生物、泥土 , 也即变成了另外多种形态的物质和能量 。
任何物质都含有能量和辐射 , 只是含量多少而已 。 秦始皇的肉体当然也不例外 。

所以 , 霍金的这句话 , 如果从霍金的理论观点角度去理解 , 似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看待历史和未来的大门 。
这也正如霍金的一句名言所说的:
“我们一世为人被教导很多常识 , 但常识往往只是偏见的代名词 。 ”.
何况 , 人类对生命、宇宙的认识 , 还有很多困惑、无止境的空间有待去探索、认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