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东北小伙将1.7亿元积蓄买石头填海,4年后每年能获利近亿元( 三 )


而且 , 当石头丢进深水区域后 , 不容易记录位置 , 还会很容易就会被海水冲走 , 这样子的话 , 海参的生长条件就会恶劣 , 不利于它们的成长 。

但是 , 海域已经被承包了 , 李柏林当然不会轻言放弃 , 只能先去观察海参的生长坏境 , 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 以便于之后想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养殖海参 。
但是 ,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 , 李柏林还是毫无头绪 。
就在这个时候 , 李柏林的一个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个地方 。

考察学习那个朋友告诉李柏林 , 在山东省烟台市 , 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养育海参的养殖户 , 想让他去看看 。
李柏林听从了朋友的建议 , 马不停蹄地赶往了烟台市 。
在这里 , 李柏林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 。
这边的养殖户 , 会用一种特殊的船只来运送石块 , 而且非常的方便 。

李柏林经过几天的学习探索发现 , 这种船只的中间 , 是一种平放的双开门的形状 , 而通过开关 , 可以将它向下打开 , 之后 , 放在上面的石块就会一起掉下海底 。
而且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 不仅比挖掘机运送石头要快 , 而且当石块掉进海底后 , 都比较集中 , 不容易被海水给冲走 。
然而 , 李柏林唯一觉得不满意的是 , 他们这里运送石块的船只太小了 , 要是用在他的那一片海域里 , 无异于杯水车薪 。
回家的路上 , 李柏林一直在想 , 如果能将船只再造大点就好了 。
等到李柏林到了家里 , 立刻就将此想法告诉了父亲 。

造投石船父亲觉得这种船只非常适合他们使用 , 于是 , 父子二人便找到了一家大型造船厂 , 将李柏林花钱买来的图纸交给了工程师观看 。
经过几人出谋划策 , 不仅将船只放大 , 而且还改进了不少了功能 。
船只开始投产后 , 李柏林前前后后花了将近400万元 , 成功地造了2艘投石船 。

船虽然做好了 , 但是还得规划好投石的位置 , 因为一旦石块的布局选错 , 那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
石块投放的位置还有很多的门道 , 不是熟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 。
于是 , 李柏林请来了几个养殖场的专业人士 , 开始策划投石方案 。

计划投石首先就是 , 对石头的投放地点在海域地图上进行标记 , 同时 , 又实验如何将石头落入海底的时候 , 能够叠加起来 。
还有 , 石头互相之间的间隙也有特别的要求 , 不仅不能太大 , 而且还要给海参留下活动的空间 。

石块堆积的高度也将决定海参的产量和质量 , 石块堆积得越高 , 海参才能长得更大、更饱满 。
于是 , 经过他们的分析后 , 李柏林就开始漫长的实验阶段 , 从如何去掌控投石的落脚位置 , 到叠加石头的方法 , 一点一点实验之后 , 李柏林他们终于掌握了技术要领 。
2008年4月 , 李柏林在规划好一切后 , 和员工们一起在海域投放了将近50万吨石块 , 成功地造就了一个养殖海参的乐园 。

投放海参到了这个阶段 , 李柏林计划开始投放海参苗 。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 投放海参苗与投放鱼苗是有本质区别的 。
投放鱼苗的时候 , 可以直接用水桶将鱼苗倒进海里就行 , 而投放海参苗 , 则必须有潜水员将海参苗放在海底石块的旁边才行 , 只有这样 , 才能控制海参的位置 , 以免它会随着海水而冲走 。
这一次 , 李柏林直接从海南购买了一万斤的海参苗 , 又请来了20位专业潜水员进行投放海参苗 。
可是这个时候 , 潜水员在海底却在海底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

消失的石块潜入海底的潜水员发现 , 海底下面只有泥沙 , 而之前那些被投放进海底的石头 , 却是消失不见了 。
这个消息被潜水员带上案后 , 却是令一众人大吃一惊 。
那么多的巨石 , 怎么会变没了呢?
难道是遇到地下水流 , 将石块给冲走了么?

李柏林感觉肯定不是被海水冲走了 , 将近50万吨的石头 , 不可能会一起消失 。
就在众人不解时 , 李柏林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
当初 , 在他们将石块投进海水中的时候 , 最后还在定位器上记录了一下位置 , 以方便之后准确寻找到石块 。
但是 , 当李柏林去检查定位器后 , 却是发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现象 。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找到石块经过多名专家的研究发现 , 当时投放石块的地方 , 应该是遇到洋流了 , 所以那些石块漂流到了别的位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