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老兵回广东定居未果,邻居问怎么回事,老兵:家没了( 二 )


可其中一名士兵却说:“不用了 , 你很快就能回来!”随后 , 于合海就在媳妇依依不舍的眼神中 , 跟着那群士兵离开了 。
那群士兵把于合海带到了县城 , 于合海看到身边有很多和自己一样被抓过来的壮丁 , 就和大家商量着逃跑 , 然而他们被看管得非常严 , 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逃跑 。

一段时间后 , 于合海被迫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船 , 并在1950年被派往台湾宜兰驻防 , 自此于合海就在那里过起了部队生活 。
当时 , 于合海每天都要参加各种训练和演习 , 不但十分劳累还枯燥乏味 , 可他根本不敢逃跑 , 一来没有地方可逃;二来如果逃跑后被抓回来 , 下场会很严重 。
慢慢地 , 几年后 , 于合海身边的战友 , 陆续有人选择了退伍 , 可于合海思来想去 , 最终还是决定在部队里待着 。
他认为 , 退伍后自己根本干不了什么 , 之前只会种地 , 可现在连地都没有 , 如果真退伍了 , 那很可能要饿肚子了 。
就这样 , 于合海在部队里生活了20多年 , 当时间来到1971年时 , 47岁的于合海才退伍 , 退伍后他就前往桃园县的一家工厂打工 , 并用这么多年攒下的钱 , 买了一套33平的小房子 。
房子虽然小 , 但勉强够他一个人居住 , 也算有了一个稳定的家 , 其实这些年来 , 也不是没人给他介绍对象 , 可他始终都忘不了家乡的妻子和女儿 , 因此他在台湾并没有成家 。
此后 , 于合海就拼尽全力在工厂里打工 , 吃的用的能省就省 , 他要攒下钱 , 等有一天回到家乡 , 给家人花 。
于合海后来回忆说 , 当时无论过得多么清贫他都没觉得难受 , 因为他认为 , 他当时所做的一切 , 都是为了家人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

而他之所以买那么小的房子 , 就是为将来回家乡定居做准备 , 当邻居笑话他太抠门时 , 他振振有词地说:“你们不懂 , 我早晚都要回家乡定居 , 这里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1984年 , 60岁的于合海从工厂退休了 , 此时他身边已经有一些战友 , 通过书信悄悄与家人取得了联系 , 于合海也不停地给家里写信 , 可始终都没有收到回信 。
这不禁让于合海变得焦急起来 , 他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 , 他害怕出现他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 因此在接下来的无数个夜晚中 , 他除了哭醒就是在梦中惊醒过来……
1987年 , 台湾开放了探亲 , 于合海连忙提出了申请 , 等办理好一切手续后 , 时间已经来到了1988年 , 他立即马不停蹄的踏上了回家的路 , 随后 , 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其实 , 从回到村口开始 , 他就特别害怕 , 害怕家人都不在了 , 万幸经过一路打听 , 成功找到家人 , 也回到母亲身旁……
于合海和母亲哭了一会儿后 , 同样眼含泪水的大哥就开始劝慰他们 , 同时大哥还提醒于合海 , 母亲的身体不是太好 , 不能一直哭 , 于合海听后 , 才停止了哭声 。
随后 , 于合海就问起大哥 , 自己走后家里都发生了什么 , 大哥叹了口气 , 跟于合海讲述起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
其实 , 在于合海被抓走那天 , 大哥之所以能躲过一劫 , 是因为大哥在那晚恰好去隔壁村走亲戚 , 否则两兄弟都被抓走了 , 那家人也就没法活了 。

在于合海被抓走的那个晚上 , 于合海的媳妇 , 就抱着孩子跑回了于合海的父母家 , 父母得知这件事情后非常着急 , 整晚都没有睡着觉 。
第二天一早 , 父母就托人前往隔壁村 , 把大哥找了回来 , 并让大哥想办法把于合海救回来 , 大哥听说这件事情后 , 连夜赶往县城 。
很快就打听到 , 于合海所在的军营位置 , 可大哥根本不敢上前找于合海 , 因为大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 他害怕自己救不回弟弟 , 还把自己也搭进去 。
大哥在军营附近转了很久 , 终于遇到一个同乡 , 同乡告诉大哥 , 可以花钱“赎人” , 让大哥赶快回家准备钱 , 同乡答应会想办法帮着疏通 。
大哥听后立即马不停蹄地返回了老家 , 可当时家里没有钱 , 周围的亲戚邻居也都非常穷 , 大哥一时之间根本凑不齐那么多钱 。
就在大哥凑钱的过程中 , 同乡突然托人传话 , 说于合海所在的部队 , 已经离开县城 , 让大哥不用再准备钱了 , 因为一切都晚了……
后来 , 大哥就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重任 , 父亲是在60年代病逝的 , 母亲现在的身体也非常虚弱 , 平时基本上就是躺在床上 , 生活起居完全离不开人照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