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会形成新大洋吗?贝加尔湖断裂带变宽,亚欧大陆或会被彻底分割( 二 )



贝加尔裂谷带示意图
因此贝加尔裂谷带在不断变宽的趋势之下 , 极有可能变为下一个“东非大裂谷” , 其存在对于亚欧大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甚至说 , 当宽度达到一定的限度之后 , 亚欧大陆会沿着贝加尔断裂带的位置彻底分裂 , 然后“隔海相望” 。
没错 , 这种变化不仅会将亚欧大陆分割 , 甚至还会造出一个新大洋 , 而这个大洋的基础应该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贝加尔湖 。 根据他们长期的综合考察结果来看 , 贝加尔湖的发展轨迹确实是朝着“海洋”奔去的 。

贝加尔湖的卫星地形图
因为它所处的裂谷带活动极为频繁 , 这一点从贝加尔湖平均每年地震2000余次的情况就能看出 。 毕竟在地震之后 , 贝加尔湖的湖底就会下陷 , 幅度在3到5米左右 。
这也是为什么 , 科学家要经常前往这里考察 , 观察湖泊极限深度的变化 。

板块在运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地震
当然 , 部分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不仅会朝着更深处发展 , 也会将表面积变得更大 , 毕竟裂谷带也在变宽 。 这样的话 , 最终这个大湖将会和附近的海洋相通 , 或者凭借着板块的变化成为新大洋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按照科学家的推断来说 , 贝加尔湖由湖变为海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但是这个变化的时间周期也是很长的 。 少说千万年 , 长的话甚至需要几亿年 , 所以人类想看到这一天到来估计是不可能了 。

虽然贝加尔湖的面积已经大到很像海洋了
由此可见 , 对于贝加尔湖到底能不能变为海洋 , 目前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 只能说作出相关的推测 。
毕竟有时候地球板块的变化是出乎人们预料的 , 这样的话 , 谁也无法准确预测亚欧大陆和贝加尔湖在未来的遭遇 。
除了以上这些 , 贝加尔湖还有十分有意思的一个特征 , 那就是生活在其中的“海洋生物” 。 没错 , 如果你前往贝加尔湖旅游 , 甚至可以在这里看到海豹 。

生活在贝加尔湖区域内的海豹
贝加尔湖的海洋生物咱们在前文中介绍贝加尔湖的时候 , 着重介绍了这个湖泊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 却没有提到水中的生物 。
作为西伯利亚的明珠 , 贝加尔湖的不仅蓄水量惊人 , 湖水的质量还非常优秀 , 透明度能达到40.8米 。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 湖中的生物非常的多 。 并且由于贝加尔湖的湖盆形成于2000多万年以前 , 所以它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也保留了大量古老的生物 。

贝尔加湖的鱼类示意图
这些生物 , 大部分都是贝加尔湖的独有品种 , 是生物学家特别关注的对象之一 。


资料显示 , 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 , 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的 , 从而形成了其独一无二的生物种群 , 如各种软体动物、海绵生物以及海豹等珍稀动物 。

贝尔加湖博物馆中未命名的鲈科鱼类
当然这还不是最神奇的 , 贝加尔湖中生物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方 , 就是为什么淡水湖当中会存在许多的海洋生物 。
原来 , 在湖中不仅有海豹、海螺 , 还有大量的海鱼和龙虾 , 这些本应该生活在海洋中的家伙 , 却都在这里安家落户 , 成为了湖中的原住民 。

贝加尔湖淡水钩虾
此前曾有人猜测在贝加尔湖的底部其实存在着一条水道 , 它与北冰洋相连 , 让不少本该在海中生活的生物到了这里 。
可是根据科学家的考察来看 , 贝加尔湖是名副其实的淡水湖 , 如果说真的有水道相连 , 那么它的含盐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

贝加尔湖是名副其实的淡水湖之王
并且从北冰洋和贝加尔湖之间相隔的距离来看 , 只能在海中短暂潜水就需上浮呼吸的海豹是无法依靠着“游泳”抵达这里的 。 因此 , 水道的说法并不靠谱 。
目前更多的科学家认为 , 贝加尔湖当中的海洋生物确实不是凭空出现的 , 只不过它们不是游来的 , 而是在上一次冰期时 , 它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 甚至抵达了贝加尔湖 。

地球历史上三大冰期示意图
只不过 , 后来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剧变 , 贝加尔湖和北冰洋短暂的“相遇”还是结束了 , 成为了独立存在的两个水域 。 而迷途的海豹 , 却忘记在关键的时间节点重返海洋 , 被迫留在这里 , 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淡水海豹” 。

胖乎乎的贝加尔海豹
如果说未来贝加尔湖真的变成了海洋 , 那么这些淡水海豹就又要重新适应环境了 , 可以说是非常的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