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树懒得“懒”是一种防御机制 , 既可以消耗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存活 , 一动不动的生活习性也让它们很难被天敌发现 。
而且树懒全身因为“懒”而长满了绿藻 , 这让它们与栖息环境融为一体 , 只要它们待在树上不下来 , 就可以“懒洋洋”地活着 。
但是它们却为了拉粑粑从树上下来 , 这很容易将自己暴露在外 , 一旦被蟒蛇、美洲豹、美洲狮等天敌发现 , 以它们的速度根本跑不了 , 树懒这是在用生命拉粑粑啊!
数据显示 ,
一半以上的树懒“死亡事件”都发生在排便的过程中
。 那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前面我们提到 , 树懒身上长满了绿藻 , 还有一种小飞蛾 。 它们下树排便 , 就是为了方便小飞蛾繁衍后代 。
树懒身上的小飞蛾叫螟蛾 , 螟蛾成虫主要栖息在树懒的皮毛中 , 它们不需要吃东西 , 只需一点露水就能生存 。
螟蛾的排泄物或者它们死后的虫尸本身 , 有利于树懒身上生长一种叫嗜毛藻的绿藻 , 这为树懒提供了一层保护色 。
每次树懒下树排便时 , 螟蛾会快速地离开树懒 , 抓紧时间将卵产在树懒的粪便上 , 并在完成之后及时跳回寄居的“移动地毯”上 。
螟蛾虫卵孵化后 , 幼虫就以树懒的排泄物为食 。 当树懒再次爬下树来拉粑粑时 , 变态发育后的螟蛾会再次跳到树懒身上 。
其实树懒与螟蛾是一种共生关系 , 树懒为螟蛾提供食物(树懒的粑粑) , 而螟蛾的排泄物可以为树懒身上的嗜毛藻提供养分 , 嗜毛藻有为树懒提供保护色 。
所以说 , 树懒冒着生命危险从树上爬下来排便 , 其实还是为了自己能够在树上更好地偷懒 。
3、这么懒的家伙为啥没有灭绝?
像树懒这种爬行缓慢 , 四肢活动迟缓 , 又没什么防御武器的动物 , 还经常下树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 按理说树懒会被蟒蛇、美洲狮或者美洲豹这样的天敌轻易捕食 , 可为什么还能存活至今呢?
其实树懒有它们自己的生存之道:
1、树懒善于隐藏自己
树懒的“懒”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机制 , 它们经常倒挂在树上一动不动 , 全身又长满了绿藻 , 只要不主动下树暴露自己 , 猎食者很难发现它们 。
2、栖息场所相对安全
树懒生活在密林之中 , 平时栖息在大树的顶端 。 虽然一些猫科动物具备爬树的能力 , 但无法爬到较高的位置 , 因为细小的树枝无法承受它们的重量 。
树懒通常选择平均高度在十几米的大树上 , 并且喜欢靠近顶端的位置 。 因此只要它们不下来 , 猎食者很难抓到它们 。
3、具备一定的反击能力
如果说栖息在树枝顶端是为了防范地下的猛兽 , 那么它们的爪子就可以用来对付来自天空的猎食者 。 如果鹰类等猛禽发现了树懒 , 想要从空中攻击树懒的话 , 恐怕没那么容易 。
别看树懒行动迟缓 , 但它们的四肢都长有约10厘米的锋利爪子 。 树懒的爪子非常有力 , 平时用来抓紧树干 。 而一旦遭受猛禽攻击 , 它们就会挥舞爪子进行防御 , 猎食者很可能会被抓伤 。
4、树懒活动范围有限
大部分具有迁徙习惯的动物 , 很多都是在迁徙过程中被天敌捕食的 , 也就是说活动范围越广的动物 , 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 比如燕子每年因迁徙而导致死亡的比率占到了10%~20%左右 。
而树懒不仅没有迁徙的习性 , 终生待在热带雨林不出来 , 而且它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小 , 仅限于附近的几棵大树 。 这不仅减少了迁徙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伤亡 , 还大大降低了与天敌相遇的几率 。
5、捕食树懒不划算
肉食动物捕猎的时候 , 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比 , 尽可能一次捕猎就能管饱 。 比如狮子通常不会捕食体型太小的猎物 , 因为它们大小小型猎物很灵活 , 捕食它们所消耗的能量跟捕食一只大型猎物没有太大差别 。
树懒虽然看起来个头不小 , 但能够使用的肉并不多 。 一只树懒总体重约为5公斤 , 去占比超过一半的皮毛和骨头之后 , 剩下的肉也就1~2公斤 。
猎食者冒着摔死的风险爬到树上抓一只树懒 , 显然是不符合利益最大化的 。 除非树懒自己下来拉粑粑时暴露出来 , 掠食者才会将其捕杀 。
6、树懒的肉太难吃
树懒肉少就算了 , 关键还特别难吃 。 它们每天只吃一种树叶 , 而且长期一动不动 , 身上还长满了绿藻 , 小飞蛾在身上跳来跳去 。 这使得树懒的肉口感非常差 。
推荐阅读
- 美国发明死而复生技术,人类永生有望?为何有人说这是在犯罪?
- 新的干细胞研究在了解早期胚胎发育和人体器官移植的未来方面具有深远的潜力
- 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火星大坑成因证据新考察
- 地球漏了?日本“神秘水柱”日夜狂喷16天!地震、火山爆发前兆?
- 科学家“复活”一头猪,人类离死而复生还有多远
- 成功“复活”一头猪,人类离死而复生还有多远?
- 揭秘日本改变世界的8大发明,哪些改变了生活,最后一个你没用到
- 地球漏了?日本“神秘水柱”日夜喷射16天!地震、火山爆发前兆?
- 痴迷不老和壮阳,西方科学家曾将动物睾丸移植进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