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年轻时忙于工作 , 大哥在爷爷家 , 二哥在姥姥家 , 我最幸运 , 一直在爸妈身边 。 妈妈家全村姓高 , 外姓总让人奇怪 , 二哥就有了“高宁”这个名字 。 二哥小学是在姥姥家 , 那是一座四边漏风的岳王庙 , 而且要自带桌椅 , 初中回爸妈身边读书总不能再随母姓 , 就加在“高宁”前面加一“宁” , 这就有了宁高宁这个名字 。
儿时最开心的是暑假与哥哥一起去看姥姥 。 姥姥家在高青县 , 离我们居住的滨州市大概100里 , 那时交通不便 , 一放假就问妈妈要三块钱 , 车票哥哥两块我一块 , 天不亮就去车站 , 买票、候车、上车 , 车由北镇 , 经小营、青城 , 到高青县县城所在地田镇 , 每站要停半小时 , 至田镇就中午了 , 下车 , 哥哥牵着我的手 , 还要背着我们两个的粮食 , 因为姥姥家也没有我们的口粮 , 急匆匆赶10里路 , 过李兴跃庄、冯旺庄、宫王庄、胡家店四个村 , 才能到外婆家 。 烈日炎炎 , 饥肠滚滚 , 路途遥远 , 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 , 我真走不动 , 就坐在田边浇地的水沟里赖着不走 , 哥哥牵着我的手 , 其实是拉着我 , 又要背着行李 , 就这样 , 到姥姥家高旺庄时天色已黑 。 姥姥用那时真的是称为丰盛大餐犒劳我们两位 , 一次可以吃两个咸鸭蛋!姥姥腌制鸭蛋的方法与众不同 , 她是用盐水和泥土而不是直接盐水 , 因此蛋不是很咸 , 但蛋黄的“油”特别多!姥姥给我和哥哥蒸的馒头不掺玉米面 , 特别好吃 , 把馒头一掰俩半 , 鸭蛋夹于中 , 蛋黄“油”会流出 , 滴在手上 , 我很自然添手 , 姥姥边用筷子佯打边说“吃有吃相 , 站有站相”!馍夹咸蛋美味堪比现在的汉堡包!至今想起依旧垂涎欲滴 。 我能吃两个咸蛋 , 哥哥只能吃一个 。 到了姥姥家 , 哥哥有一大群小朋友 , 捉迷藏 , 哥哥每次带着我 , 但我人小笨拙成为累赘 , 哥哥牵着我的手狂奔 , 但总是最早被捉到 , 拖累哥哥及其同伴 。 同伴埋怨哥哥 , 他下次还是带着我 。 我和哥哥总有争吵 , 哥哥属狗我属兔 , 一见我们争吵 , 姥姥就唠叨“狗兔犯相” 。 哥哥带我参加很多农活 , 为姥姥挣“工分” , 姥姥老了 , 不能干农活了 , “工分”要妈妈出钱买 , 哥哥必须参加劳动 。 上午 , 生产队长敲钟 , 大家在钟下集合 , 我随哥哥一起参加 , 哥哥年龄也不大 , 我更小 , 老乡照顾我们 , 做点下手活 。 晚上要到队里记工分 , 别人一天10分 , 哥哥只能5分 , 那时我知道什么是“半劳力” 。 一次 , 生产队的牛病死了 , 全队分 , 哥哥牵着我的手拿着洗脸盆去分肉 , 回来 , 姥姥一看除了一点肚皮上的肉其他就是下水肉 , 姥姥默默流泪 , 那时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情世故 , 姥爷家是富裕中农 , 姥姥的娘家在刘胡庄 , 出身富农 , 成分太高 , 能让我们参加分肉已是照顾了 。 姥姥会领我和哥哥去胡家店的供销社打酱油买针线 , 我特别开心 , 因为姥姥会给我们买糖果吃 , 五颜六色的糖果放在一个斜口的玻璃瓶里 , 我眼巴巴看着售货员伸手进去抓几块糖果出来 , 可他总抖手 , 糖果无情的落回瓶子 , 每次只有几块糖 , 姥姥平分给我和哥哥 , 哥哥很快吃完 , 就会要我送他吃 , 姥姥哄我哥哥馋您给他 。 回到滨州我告诉妈妈 , 妈妈说姥姥偏心 , 哥哥是她一手带大 , 姥姥溺爱 。 爷爷偏大哥 , 姥姥偏二哥 , 我只有爸妈 , 那时好失落 。 我比较喜欢“打场” , 就是将麦子收割后在场院再处理 , 脱穗、晒干等 , 太阳落山 , 哥哥又要牵着我的手带我回家 , 姥姥已经已在院门等着我们 。 吃好饭 , 很多老乡就陆续来到姥姥家 , 姥姥准备好烟叶和卷烟用的纸 , 老乡们自己卷烟抽 , 聊天 , 大家等着“景陆”姥爷来 , 他认字 , 为我们大家念古书 , 姥姥虽不认字 , 但喜欢读书人 , 于我 , 虽朦朦胧胧 , 却是我最早接触的“读书会” , 有三国 , 有水浒 , 也有三侠五义和西游记 , 我的古文底子也是那时打下的 。 “景陆”姥爷不来 , 读书人就换成哥哥 , 崇拜啊 , 他能代人读书!在我心里也埋下读书的种子 。 姥姥会将油灯的灯线用针挑高 , 这样亮光会更大 , 哥哥还是要凑的更近才能看清书上的字 , 第二天鼻孔都会熏黑 , 我好奇 , “读书会”结束 , 我也凑上去 , 不成想头发被烧到 , 一股焦味丝丝作响 , 我却更好奇 , 头发被烧掉很多 , 哥哥闻到焦味 , 大喝阻止 , 可我的头发已是斑秃 , 出门只好戴帽子 。 这或许是我在姥姥家哥哥照顾我失误最大的一次 。 我那时虚胖 , 妈妈要求每天跑步 , 哥哥每天早上会叫我起床 , 围着村子跑步 , 我不情愿 , 哥哥牵着我的手跑 。
推荐阅读
- 30岁把妻女赶出门,60岁找女儿养老,男人狡辩:年轻时谁都会犯错
- 杭州一男子抛妻弃女,老了要求女儿给一元赡养费,原因令人心酸
- 父母重男轻女,偷女儿房产证过户给儿子,扬言敢要回去就断绝关系
- 69岁老人不续弦,花钱雇佣女保姆,大爷:女保姆年轻懂事还能干
- 李瑞英: 儿子坠楼仍坚守岗位, 工作28年零失误, 为何退休后饱受争议?
- 儿子在外欠下29万外债,父母为了帮他,竟起诉女儿索要30万赡养费
- 76岁大爷不找老伴,只雇年轻女保姆,大爷:女保姆养眼能干还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