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能发出响亮的声音,那它是靠什么发声的?为它何要叫个不停?( 二 )



那么 , 它真正的发声器官在哪呢?找到它可不容易 , 需要用手指一点点地在其音箱内按压 , 不过 , 通过按压我找到了发声器官的位置 , 在两片薄膜的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孔(如上图左侧中间的黑洞) , 这个洞再往里有一个很小的椭圆形白色薄膜 。
从正面看 , 薄膜位于它的后翅(小翅膀)下方 , 有时候我们怕到手的蝉飞了会拽掉它们的翅膀 , 当拽掉后翅时 , 会带出一些身体组织 , 使得后翅的基部露出来 , 此时就能看到这片白色的薄膜了 。 用细小的树枝将白色的薄膜戳破 , 即使它盖板下的两片大薄膜没有损坏 , 它也无法发声了 。

可见 , 其后翅下方的小薄膜才是它真正的发声器官 , 而薄膜四周都与蝉的身体内部相连 , 非常的稳定 , 当的后翅部的肌肉带动这个结构振动时 , 薄膜就能发出清脆的叫声了 , 声音通过音响中的黑色三角形通道影响盖板下的两块大的半圆形薄膜 , 声音就会更加的洪亮 。
虽然有时候 , 蝉集体鸣叫的声音在夏日里比较的吵人 , 不过 , 夏季少了蝉鸣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 。

蝉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 我们认为昆虫的叫声与求偶有很大的关系 , 比如蟋蟀到了晚上就吱吱叫 , 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异性和提醒其他的雄性蟋蟀“这是我的地盘 , 不要靠近” 。 但是 , 蝉鸣好像与求偶无关 , 这一点我曾经也做过实验 。
在我家门前的一棵不大的梧桐树上 , 有几只蝉 , 每次我靠近 , 它们都会飞走 , 为了弄清楚 , 到底是它发现了我 , 还是听到了我的声音 , 我在安全距离(大约5米外 , 此时蝉不会飞走) , 拿了一根棍子和一个铁盆敲打 , 声音非常大 , 结果没有一只蝉飞走 , 可见 , 蝉可能是靠视觉发现的我靠近 , 听觉它们可能是不存在的 , 也就是说雄蝉的鸣叫并不是为了求偶 。

那么 , 蝉为何要鸣叫呢?我认为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是光线 。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 , 阴天时 , 蝉是很少鸣叫的 , 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它们对光线强弱的捕捉能力很强 , 而强光线能够刺激它们发出鸣叫呢?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 就像公鸡天亮时分会准时地打鸣一样 , 这是生物钟和光线共同的影响导致的 。
第二是运动 。 蝉除非受到了惊吓 , 不然它们一天就懒得换地方 , 以前我去粘蝉的时候 , 杆子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它们的身体 , 它们都只是向一侧挪动一下 , 可见蝉真的很“懒” 。 不过 , 叫声是通过肌肉带动的薄膜振动 ,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运动 , 可以让肌肉保持一定的活性 , 从而可以让蝉在面对危险时及时地飞走 。

写在最后并不是所有的蝉都能发出声音 , 这是因为蝉的发声器官是一个“大音箱” , 雌蝉是没有这一器官的 , 所以 , 只有雄蝉才会发出叫声 , 而它们的原理其实就是肌肉带动薄膜产生振动 , 之后再经过两片薄膜增加了音量而来的 。
至于蝉鸣的原因 , 虽然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说法 , 但是首先能排除求偶的因素 , 我认为与光线和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