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的婚外情:百万富姐陈尸豪车后备箱,1998年深圳情杀案( 二 )



3月2日下午 , 也就是卢某失踪的第5天 , 案情有了转机 。 当天下午6时许 , 有一名姓鞠的市民给卢某亲属打电话 , 称他到深圳国际机场送人时 , 在机场停车场里发现一辆和报纸寻人启事车牌号一样的本田雅阁轿车 , 但车的颜色不是灰色而是香槟色的 。 由于鞠某所言与实际情况一致 , 卢某亲属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警方 。 为了核实这一情况 , 刑警大队欧阳联大队长带领刑警余小明、陈敏杰以及南华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到机场 。
在机场停车场内 , 卢的弟弟认出了卢的汽车 。 办案民警用备用钥匙打开车门 , 发现该车后座有一滩血迹 。 法医陈军山顿觉不妙 , 连忙打开车尾箱 , 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 失踪多日的卢某正蜷缩在后尾箱里 , 尸体上盖着几张报纸和一条擦车用的旧毛巾 。
法医在勘察时发现 , 卢的头部有多处创伤 , 脖子上勒着一根尼龙绳 。 根据该车后座那一滩被人用毛巾擦过的血迹 , 办案民警分析卢是在后座被人击中头部昏迷后 , 用尼龙绳勒死的 。

从案发现场的情况看 , 凶手掠走了死者的手机、金项链、名贵手表、手提包等物 , 似是在谋财害命 , 但凶手却留下了价值30多万元的小轿车 , 并选择了机场停车场作为弃车抛尸地点 , 这又不符合一般的抢劫杀人案特征 。 况且 , 即使是凶手不敢要车 , 却为何未将死者手上的名贵金戒指抢走呢?
办案民警判断 , 凶手是预谋作案 , 卢某被情杀或仇杀的可能性较大 , 并且极有可能是熟悉死者的人所为 , 至于案发现场的种种抢劫案特征 , 很可能是凶手为了转移警方的侦查视线 , 故意伪装出来的 。
刑警余小明将卢某在案发当天的手机通话记录打印出来 , 发现死者卢某在案发当晚7时至8时之间 , 与一个“5”字开头的电话有过两次通话 , 这是卢某打的最后两个电话 。 而这个电话恰恰是卢某朋友彭某家的电话 。 很显然 , 彭某是卢某遇害前联系最为密切的人 。
现年40多岁的彭某原系深圳一家电视台的记者 , 后来下海经商 , 在一家投资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 。 刑警余小明在走访与卢某交往较多的关系人时发现 , 卢某与彭某的关系非同一般 。 原来 , 彭某的太太黎某与死者卢某曾是一个单位的同事 。 由于这层关系 , 彭某在1988年前后就与卢某相识 。 随着交往的增多 , 彭与卢的感情迅速升温 , 并在1995年发展成为情人关系 。 这期间 , 卢某与袁某协议离婚 , 并于1996年上半年移居美国 。 此后不久 , 彭某在卢某帮助下办理了商务护照 , 跑到美国与卢某同居达数月之久 。 这期间 , 彭某曾打电话给太太黎某要求离婚 , 但黎不同意 , 彭的父母也反对彭的做法 。 此后 , 彭与卢分手 , 回到国内 。 1998年春节前后 , 两人矛盾升级 , 时有吵架 , 关系进一步恶化 。

专案组侦查民警认为 , 彭某有作案动机 。 然而 , 当办案民警找彭某调查时 , 彭却出奇地镇定 。 彭某爽快地承认与卢有婚外情关系 , 但坚决否认卢的死与他有关 , 并表示愿意配合警方查清案情 。
彭某向办案刑警余小明说:“2月25日晚 , 我确实与卢某通过两次电话 。 第一个电话是卢某用手机打来的 , 说她心里很烦 , 约我出来陪她开车出去兜兜风 , 讲着讲着就断了线 。 我当时正在家里给公司写一份材料 , 没有时间 , 于是就用家里的电话拨通了卢某手机 , 说不去了 。 至于卢某当天晚上怎么出的事 , 我一概不知 。 另外 , 卢某有个习惯 , 就是她不开心时 , 常会约人陪她到高速公路去兜风 , 我陪过她三次 , 一次是到小梅沙 , 一次到广深高速公路 , 另一次是到惠州 。 ”
然而 , 刑警陈敏杰的调查结果恰恰与彭某的说法相反 。

首先 , 彭某当天晚上并未给公司写材料 , 彭某所在公司领导向警方证实 , 彭给公司写的材料早在2月24日前就已交给公司;
其次 , 卢的众多好友反映 , 从未听说卢有心烦时开车兜风的习惯 , 即便有 , 卢在未约到彭某的情况下 , 依卢的性格 , 也会用电话约其他好友 , 但卢在与彭某通完电话后 , 再未与其他人通过电话;
其三 , 案发当晚 , 彭的好友多次传呼他均未复机 , 第二天彭上班时对好友道歉说传呼机放在家里 , 不知道有人传呼他 , 这说明彭当晚并未在家;案发后 , 彭某将他在银行80多万元存款转到其妻子的账号上 , 行为十分反常 。
彭某的作案嫌疑越来越大 。
谎言不攻自破 。 3月27日晚 , 在漏洞百出的供述面前 , 心存侥幸的彭某终于坐不住了 , 不得不承认是他亲手杀死了情人卢某 , 并亲笔写下了数千字的作案经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