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古镇|地震前两个小时,她拍下了震中最美的雪山( 二 )


墙以砖墙最多 , 现存少量的土墙、石块石板墙 , 屋顶用小青瓦、草、石板瓦等铺设 。
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 讲究天人合一 。
沿途而上 。
纯正的藏族餐馆 , 风格独特的酒吧 , 也有本地风味 。
这里的本地居民多为彝族 。
小唐说 , 疫情前 , 成都周边和318国道的游客常来 , 疫情后 , 来的人少了 。
这段时间成都疫情 , 这里几乎没有游客 。
也幸而 , 这段时期没有什么游客 。
往常来的游客 ,
通常都会去镇上一个地方打卡——
镇上的一家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 。

这个地方 , 大有渊源 。
早在1918年 , 法国传教士就在这里修建了歌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 ,
它所敲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 。
20多年后 , 著名的「磨西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 ,
磨西古镇 , 又成了红军长征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 。
要知道 , 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具体计划 ,
也是在这研究部署的 。

去年前往磨西旅游的VV , 爱极了这座小镇 。
她说傍晚的磨西古镇极美 , 一条大路直通上山路和下山路 。

前方 , 就是通红的晚霞、和巍峨的山脉 。
她当年和来这里的很多游客一样 , 路过这里去海螺湾冰川 。
也和很多游客一样 , 本是路过 , 却爱上了 。
爱上了这里的淳朴和慢节奏;
爱上了这里通往冰川和雪山的清冽和浪漫;

也爱上了这里的松茸鸡、炭火烤肉 , 青稞花花、双椒杂酱面、九斗碗、香猪腿……
是的 , 磨西古镇的美食也是让人流连忘返 。
没有人不会不对这里的松茸鸡垂涎三尺
香气扑鼻 , 酣畅淋漓;

双椒杂酱面 , 滑、筋、光、汪、麻、辣、香 , 集齐了所有味道 ,
杂酱鲜香 , 油光红润;

川藏的美食 , 在这里得到了奇妙的融合和延伸 。
海螺沟冰川的游客中心 , 也就在磨西 。
仿佛是在跟人们说——
吃饱喝足了吧 ,
走 , 让我们向冰川和雪山走去 。

VV离开的时候 , 回头看了一眼磨西 ,
「从对面的山上看过来 , 这完全是一座建在悬崖边的小镇 。
四周高山环绕 , 雾气腾腾 , 如在仙境 。 」
她说 , 下次一定还要去 。

震中的磨西
只是 , 让人心痛的是 , 不知道下次是何时了 。
此次地震的震中 , 就位于海螺沟景区附近 , 这里拥有青藏高原东部海拔最低规模最大的海洋性冰川 。
离地表仅16公里 , 破坏程度大 。
而磨西镇 , 正处鲜水河断裂带东南端 。


前面提到的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西天主教堂
, 受损严重 。
已经成为了危房 。

昨天 , 小唐拍下了现在的磨西 。
安置点、消杀的工作人员、救援人员、居民 。



她在小红书上写道——
「昨日的雪山还在 , 昨日的磨西不知道多久才回来 。 」
好在 , 古镇的一切都在平稳恢复 。
周边的村庄不容乐观 , 也正在紧急救援中 。

在小唐的照片里 ,
本地居民们带着孩子在安置点等待 。
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迅速集结救援人员 , 赶到现场 。
利用树木搭建横桥将磨子沟村受伤人员和被困村民护送过河 。
转移被困居民和受伤人员 。


截至目前 ,
磨西镇周边的救援通道 , 正在畅通 。
甘孜州(主要是泸定县)、雅安市(主要是石棉县)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5万余人 。
不少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 , 给这里送着救援物资和生活物资 。
大难来临 , 中国人总是一条心的 。
地震最凶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
但地震后那些长期潜伏在千壑万谷中的地质灾害 , 和人们的心理创伤、城市的伤痛 。
也许才是长期需要我们面对的敌人 。
它们危害并不亚于地震本身 。
余震还在继续 , 救援也还在继续 。
人们一起 , 和时间 , 和命运赛跑 。

好在 , 四川人民 , 是不认输的 。
就像这张在地震前两个小时 , 小唐拍到的照片 。
背着重担 , 也要努力前行 。
愿 , 一切平安 。
明年 , 让我们去这里——
逛古镇 , 看冰川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