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野猪,为何如今频频伤人损物?( 二 )



天敌的大幅度逐渐递减 , 让野猪逐渐的缺少了约束的天敌 , 它们的成年个体存活率上升 , 幼年个体的成活率也大大的上升 , 此时野猪的数量从21世纪初开始复苏 。

第二:人类捕杀能力的下降 。 许多人说野猪泛滥的原因是它们保护动物的身份 , 这导致了没人敢去打它们的主意 。 但是这个说法比较的片面 , 因为保护动物的身份不关键 , 人类捕杀野猪能力的下降才是关键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猎人和持枪者数量大幅度的减少(收缴) , 这使得人在面对奔跑速度快、攻击性强、防御能力强的野猪时失去了杀伤性的武器 , 其次 , 为了保护其他的动物 , 陷阱、捕兽笼、夹也成为了禁止使用的捕猎工具 。

这使得多数人已经没有了猎杀野猪的能力 , 而且野猪本身脾气暴躁 , 具备极强的攻击性 , 人一旦惹怒它 , 没有杀伤性武器 , 没有经验的情况下 ,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人落败的 。

因此 , 在缺少天敌、人对其捕杀能力下降的前提下 , 野猪的数量逐渐地开始不受控制 , 而如今虽然我国对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力度很大 , 但是一些地区的野猪数量已经超过了野生环境的承受能力 , 于是 , 野猪开始将矛头指向了人类的生活区域 , 进入庄稼地吃掉庄稼 , 甚至进入人类的居住地觅食 , 发生伤人事件 。

野猪伤人损物何时休?目前 , 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出现野猪泛滥的情况 , 此时想要解决“人猪冲突”就要从两方面下手了:
第一是针对性的调查区域内的野猪数量 。 这一步非常的关键 , 因为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知道野猪有多少头 , 才能根据野生环境的大小去针对性地捕杀野猪 , 将它们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内 , 让它们尽可能少的进入到人类的活动区域内 。
第二是建立相对健全的赔偿机制 。 野猪既然有“保护动物”身份的加持 , 对于它们伤人损物也应该有相应的补偿政策落地 , 不然农民辛苦大半年的庄稼被野猪破坏 , 颗粒无收 , 显然就会降低农村的种地积极性 , 而且野猪伤人通常比较严重 , 需要承担较高的治疗费用 , 这些都是已经落实到实处的 。

写在最后野猪差点销声匿迹是在天敌和人类共同的约束下导致的 , 所以成为保护动物是必然的 。 但是如今局部地区的野猪已经泛滥成灾、伤人损物 , 所以 , 在野猪天敌短时间还不能恢复的前提下 , 就需要人类主动的去控制它们的数量了 , 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补偿政策 , 这样我们才能在保住野猪的前提下 , 慢慢的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