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贝加尔湖深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都够深了为何每年还在加深?( 二 )



也正是因为贝加尔湖是板块之间形成的大裂缝 , 这两块板块至今还在不断地远离 , 这也导致贝加尔湖被撕裂得越来越大 , 伤口也越来越深 。
只可惜 , 阿穆尔板块目前还处于推理状态 , 地质学上还没有直接地证据证明它确实存在 。
贝加尔湖加深或许会成为未来研究阿穆尔板块是否存在的重要证据 。
那么 , 贝加尔湖的加深 , 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变深的影响
湖泊变深 , 大家最担心的自然是湖里的生物 , 作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 贝加尔湖的生态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海洋 , 里面80%的生物是贝加尔湖独有 。
比如淡水海豹、淡水鲨鱼、胎生鱼等 , 它们在此生活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贝加尔湖形成时期 。
我们都知道 , 在水里也会存在压强 , 每深入10米 , 就会上升1个大气压 。
贝加尔湖的最深处有1637米 , 压强已经达到了深海的程度 。
所以在贝加尔湖湖底生活着一些奇特的深水动物 , 它们与深海生物不同 , 属于内陆独有 , 这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动物是无脊椎 。

如果贝加尔湖一直加深 , 那么湖底的压强就会上升 , 对于这些深水动物来说是一场变故 。
它们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 乃至灭绝吗?
答案是不会 , 因为这种地质变迁 , 进行时间都是按照万年为单位 , 很有可能好几万年过去了 , 贝加尔湖加深了1米 。
这样的变迁速度 , 对于生物来说可以逐渐适应 。
它们会在漫长的演化中 , 被贝加尔湖的环境选择出来 , 一代一代累加 , 总会出现最适应当前湖水深度版本的生物 。

并且这种撕裂式的湖泊 , 如果继续撕裂 , 就会出现最终地壳被彻底撕开 , 地壳之下的软流层 , 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岩浆冒出来 。
到时候在贝加尔湖的湖底 , 会逐渐隆起一座山脊 , 类似于大西洋中脊那样的地质结构 。
湖底环境会将被改变 , 可能湖中会诞生新的深水物种 。
对于生命来说 , 这种地壳的自然变化会造成一波物种灭绝 , 但是不会全灭 , 总会有生物找到演化的方向 。
但是 , 人类的影响就不一定了 , 因为人为改变环境 , 来得太快 。

堪忧的未来
贝加尔湖不仅生物资源丰富 , 矿场资源也十分丰富 , 它曾经一度是苏联的工业原料产地 。
哪怕是现在 , 它也占据了俄罗斯8.1%的煤炭产量、6.9%的电量以及4%的原油产量 。
只要发展工业 , 那必然就离不开污染 , 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地广人稀 , 几座工厂围绕在湖泊周围 , 形成了城市 。
工业产生的废水被排放到湖里 , 以及周围的河流里 。
而这些河流基本上都是流入贝加尔湖的 , 这就导致原本清澈见底的湖水 , 逐渐变得浑浊 。

除了工业污染 , 旅游带来的生活污染也在蚕食着贝加尔湖的水质 。
贝加尔湖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 加上当地的传说与文化 , 让它拥有神秘的背景 。
全世界的游客来到此地旅游 , 湖边建起了很多民宿 。
这些民宿直接引用湖里的水 , 然后又将生活废水排入贝加尔湖 。
游客产生的垃圾 , 要么被丢弃在附近 , 要么被周围的动物叼走 , 之后流落到了森林、湖水里 。
总之 , 贝加尔湖已经不再是一块与世隔绝的仙境 , 它沾上了人间的烟火气 , 还沾上了工业的废气 。

贝加尔湖的污染日益严重 , 原本很多游客来此的目的 , 是亲自喝一口贝加尔湖的水 , 但是现在 , 很多游客表示 , 不敢喝 , 不敢喝 。
湖边几大城市 , 如布拉茨克、萨彦斯克、基廉斯克等 , 居民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肠胃病以及肾病 。
这些都是工业污染的常见病 , 很明显与贝加尔湖的污染有关 。
俄罗斯已经于2011年颁布了为期8年的保护计划 , 在贝加尔湖周围修建3个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 , 目的就是保住这块湖泊 。

在未来 , 淡水资源是宝贵的战略物质 , 没人原因在那个时候面对一块臭气熏天的贝加尔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