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辽宁男子花1.8万买下一块长满白发的石头,半年后长了2cm( 三 )


【1987年,辽宁男子花1.8万买下一块长满白发的石头,半年后长了2cm】一直到了2004年 , 田恩宏在女儿的引荐下 , 找到了北京大学的两位地质系学者崔文元、郝维成 。
两位教授分别是岩石专业博士生导师和著名的古生物学者 , 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 。
两位学者在听说了这块奇石后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一直想要见一见它的真面目 。

见到这块石头 , 两位见多识广的学者也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 , 为了弄清楚这块白发奇石的身世之谜 , 他们通过专业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 。
首先是学者对石头的内部构造进行红外线光谱分析等微观检查 , 发现并没有人工合成的物质 , 也就是说石头本身和它的白发都是纯天然的 , 是大自然自身创造的 。
接着 ,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 , 他们发现在石头与白发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 , 学者推测这一物质很可能就是白发生长的原因 。
于是为了验证这一白色物质的组成成分 , 学者在毛发生长边缘的白色物质上滴了一滴稀盐酸 , 此时被滴上稀盐酸的地方立刻产生了许多小气泡 。
从这一现象中 , 学者们认为这层白色的物质应该是碳酸盐 , 因为碳酸盐和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 , 才会导致密集的气泡生成 。
而石头上的白发并不是从石头内部生长出来的 , 而是在这层白白的碳酸盐上长出来的 。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石头的成分 , 学者又进行了成分的分析 , 结果发现它与白珊瑚的生长特性非常的相似 , 由此学者就说:“这可能是来自深海中的一种生物 。 ”

海洋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 其中蕴涵了许多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 ,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
如果这块石头来自海洋深处 , 那么它的神秘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 既然这是来自深海的生物 , 那么术业有专攻 , 或许应该去找海洋生物的研究者 。
于是 , 在学者的推荐下 , 田恩宏又踏上了去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旅途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全中国海洋生物标本最全、规模最大的标本库 , 内含超过70万种各类标本 , 一般在海里生活的生物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
但很可惜的是 ,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对应的生物 。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生物体 , 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 他们对白发奇石的色素细胞进行了采样和观察 , 但结果发现这块石头上的色素细胞被破坏了 。
也就是说这块石头和白发本身的颜色并不是白色的 , 而是拥有其自身的色彩 , 而后学者有对白发进行了切片观察 , 想要确认这是一种植物还是动物 。

如果在切片的管壁上能看到细胞 , 那么就可以考虑是一种海洋藻类 , 但如果没有的话 , 那就是一种海洋动物了 。
而实验结果显示管状的白发切片上并没有细胞结构 , 这块白发石是一种海洋动物 。
这个结果令田恩宏非常惊讶 , 你说着一根根像管子的白发是藻类植物还是非常可信的 , 但要说是动物可就怎么看怎么不像了 。
然而 , 所有证据却都显示这就是一个动物 。 什么动物会长成这样呢?中科院的两位海洋无脊椎动物学者给出了答案 。
“这是一种海洋里的低等动物——头盘虫 。 ”学者如是说道 。
头盘虫 , 它是一种介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 , 虫体的头部是一个像圆盘一样的东西 , 其生长方式便是附着在石头或是贝壳之上 。
它所分泌出来的物质会形成一根根中空的管状物 , 从人类的视角观察 , 就像是人的头发一样 。

目前世界上共发现过18种头盘虫 , 但大部分生活在南极周围海域 , 其中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各发现过一种 , 中国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头盘虫的踪迹 。
那么田恩宏所带来的这种头盘虫又是属于哪一种呢?
所有头盘虫的虫体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 只是管的形态各异 , 那么要想确定它的种类只能从它的管形下手 。
学者在解剖镜下面对白色的管状发须进行了观察 , 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相关文献 , 将它与其它已经存在的头盘虫的管进行对比 。
令所有人感到惊讶的是 , 这种头盘虫的管和其它18种已知的头盘虫都不一样 。
它的管和其他的相比又长又细 , 且管的末端还有伞状的结构 , 它还不像其他头盘虫的管一样是分叉的 , 而是非常像人的头发一样直 , 这难道是一种新的头盘虫?
学者们都非常的兴奋 , 如果这是一种新的头盘虫 , 那么意味着这将是海洋研究的一个新进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