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经历丰富的人,跟那些在一两个厂做了很久的人,在打工态度观念上很难沟通?( 二 )


工资方面嘛 , 极其含糊 , 不太透明 , 放心 , 薪资标准绝对是紧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最下限 。 加班就不用说了 , 因为是双倍工资 , 也是要汇报来做了什么事情的 , 经常性干的活比平时累多了 。 但是往往越是这种厂 , 他越是向大厂的管理看齐 , 但是工资就不向大厂看齐了哈 , 搞一些不切自身现状实际的东东出来 , 经常弄成四不像 。
就是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之下 , 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做得不亦乐乎 , 这就是内卷 。 正是无良企业主对廉价劳动力的有恃无恐 , 才造成了企业之间待遇的落差 。 你不干有人干呀 , 你不来有人来呀 , 你走了我再招呀 。 总有人迫于当下自身境况 , 而进作坊的;就正是企业主深知的 。 也难怪每逢领导讲话让大家积极介绍亲朋来厂上班的时候 , 总会有工友调侃 , 跟谁有仇就把他弄进来吧 。
那么企业在招工的时候 , 特别是二流工厂和三流工厂在招工的时候 , 为什么很想知道面试者是不是频繁跳槽的呢?原因有三:
第一:经常跳槽的员工接受过的企业文化比较繁杂 , 不利于入职洗脑 。 不容易融入这里的企业文化 。
第二:经常跳槽的员工都是不安分的人 , 找工作基本都是过渡一下 , 心思不在打工上面 , 所以做不久 , 不利于企业重点培养 , 为我所用 。 迟早走人 。
第三:经常跳槽的员工在其它企业文化的影响之下 , 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职场个性 , 就是什么事都会拿之前的企业制度进行比较 , 来衡量当下的收入和付出是否成正比 , 不好管理 , 容易激动 。
以上三点 , 不经常跳槽的人 , 或者只做过一两家工厂的员工就完全不是问题 。 因为他的主观意识里面没有受到其它企业文化的冲击 , 认为打工就是这个样子吧 。 领导让干啥就干啥 , 让学啥就学啥 , 让去哪支援就去哪支援 , 让去哪帮忙就去哪帮忙 。 年节福利发不发都无所谓 , 因为他心里没有对比 , 所以就是一种易塑的职场性格 。
以上的种种原因 , 造成了在工厂圈职场中 , 同事之间在共事的时候 , 意见经常发生分岐 。 经常跳槽的员工经常会对领导的指令嗤之以鼻 , 阳奉阴违 。 而长干型员工则是听话照做 , 毫无怨言 。 笔者个人感觉 , 经常企业招工 , 无关面试者的以往经历 , 也就是说一个人来到这里会不会长干 , 跟他之前的经历关系并不大 。 因为有很多人看起来会做很久 , 但没几天就离职或者自离了 。 有的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却一干好几年 , 这就是世事无绝对 。
企业因人力需要去招工 , 会考虑很多成本 , 这才造成了招聘方面的过度筛查 , 对于普通的岗位 , 其实应聘者只要四肢健全能干活 , 想离职就提前说 , 做好交接就可以了, 没必要搞得跟政审似的 , 查东查西 , 员工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 , 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不是为你企业而生的血肉机器人 。 什么都往企业的眼光角度去考虑利益是不道德的 。 上班干活 , 下班做自己的事 , 劳动换取报酬 , 互不相欠 。
而企业往往会对一个新来乍到的员工抱以干一辈子的看法 , 单方面替他规划到十几年以后 , 多学习 , 多走动 , 多锻炼 , 多培训 , 今年做组长 , 明年升课长 。 这种想法对于没什么抱负的员工适用 , 反正他在哪干都是干 , 但是对于有自己想法的员工来说 , 这种模式只要让他更快闪人 。 因为他工作经历相对丰富 , 接触过的人也多 , 如果之前在其他厂里跟比较要好的同事一起闹过或者被性格比较洒脱的人思想感染过 , 那他接下来的职场态度肯定跟一直在一个地方上班的人不同 。

图文无关 , 侵删
因为他就是来上个班 , 有自己的计划 , 你给人家安排那么周到干嘛?不要用工厂里面的职位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定位 。 也许人家拉叉车的下班去炒股了呢 , 也许课长下班之后就干日结去了呢?
所以 , 企业在招工和新人规划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 总想招一个拿了工资就闷头苦干 , 指哪打哪的听话员工 , 没有自己的思想 , 没有自己的个人兴趣事业 , 就是为企业而生 , 他就是换过一百家工厂 , 只要符合招聘条件 , 能胜任手头的工作 , 走的时候提前说你再招就行了 。 要是那么想员工听话 , 又不想加工资 , 那就去订购机器人吧 。
以上 , 各位朋友对此话题有什么看法和心得 , 也可以说说你见到过的各种卷 , 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 。 【完】
【为什么工作经历丰富的人,跟那些在一两个厂做了很久的人,在打工态度观念上很难沟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