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窑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 烧窑工需要随时掌握窑温的变化 , 一不小心就可能整窑砖全部报废 。 制作金砖先后需要用麦柴、片柴各烧一个月 , 再用松柴烧40天后才能出窑 。 窑工通过变换燃料来升高窑温 , 从110°慢慢升到1000° , 直至砖块烧结成型 。
金砖出窑前要放到特制的窑水里降温 , 从赭红色变为青黛色;出窑后还要不断地冲水打磨 , 直至像镜子一样光亮;然后再浸泡到桐油里 , 以便延长金砖使用寿命 。
最后是极为严苛的检验程序 。 每块金砖都需要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要求 , 尺寸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 一批金砖中若出现六块的次品 , 整批金砖都要报废 。
不仅制作过程复杂无比 , 金砖的铺设也极其讲究 , 用鸡蛋清和糯米做粘合剂 , 不仅粘得牢固 , 而且地砖之间几乎没有缝隙 。
这种铺设标准对工匠的要求极高 , 3个优秀工匠一天只能铺设5块地砖 。 可以想象故宫的建造是怎样的劳民伤财 。
另外 , 朱棣还设立了严苛的管理和惩罚制度 。 每块金砖上都要刻上所有经手人的名字 , 一旦出现问题 , 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受到责罚 。
那为何要铺设这么多层地砖呢?仅仅是为了抗震吗?
其实 , 真正的原因是朱棣怕死 。
靠发动政变 , 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走皇位后 , 为了防止刺客掘地道行刺 , 朱棣尤其重视紫禁城地下的防御工程 , 因此选用了坚固的金砖 , 并且足足铺了15层 。
据说为了防止工匠走漏风声 , 朱棣甚至下令毒了所有的工匠 , 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 。
但是不得不说 , 正是因为朱棣对故宫的建造如此上心 , 对每一个细节都极致追求 , 我们才能在600年之后依然有幸见证到故宫的完美 。
而无数个参与建造故宫的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令人钦佩 。 他们才是缔造故宫奇迹的伟大创造者 。
如果每个人都秉持着这种注重细节的用心 , 传承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 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了 。
推荐阅读
- 36年前山东女子创立大圣王朝,密谋进京登基,后被联防队员一锅端
- 孙中山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拆除牌匾,看到北面后:不改了
- 湖北一男子查古籍找到古墓群,在古墓上种庄稼,掩人耳目盗窃文物
- 老太太在晒凉席,2个男子开口问:500块能不能卖给我?老太太:不卖!快走!
- 夏商同时存在,商朝是虞朝的延续?考古已经发现重要证据
-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阴冷潮湿?直到专家挖开地板,才发现其中秘密
- 一男子拿着青龙偃月刀上鉴宝节目,专家鉴定后惊呼:你祖上是何人
- 2003年内蒙男子为父迁坟,在墓中发现无名尸骨,牵出桩生父杀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