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身体结构中 , 纺锤神经元参与着社会行为、情感、判断和心智理论 。
科学家在研究鲸类动物时发现 , 它们的纺锤体神经元与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有着相似的存在区域 。
在动物的大脑研究中 , 长期的分析表明 , 哺乳动物的大脑大小占据着身体比重较大的比例 。
除了人类 , 虎鲸拥有地球上第二大脑质量 , 远高于其他动物 , 仅次于抹香鲸 。
正如前面提到的 , 部分科学家认为自我意识是拥有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的标志 。
尽管这一概念在科学界中没有明确的界定 , 但却是人类自我认知的典型理论 。
不少研究表明 , 鲸类动物是少有的能够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 。
【33年杀死3人,海豚的微笑?其实是全世界最残忍的骗局】关于海豚拯救人类的说法也是来自于它们的社会化结构 , 海豚作为一种高度群居的动物 , 通常会生活在十几个海豚组建的群体中 。
尽管群体大小和结构因地点和物种有着不同差异 , 但在食物丰富的地方 , 两个群体可以合并发展成更大的群体 , 例如在有的地区便发现过超过1000只海豚形成的海豚群 。
由于海豚群体中的物资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 , 有的成员会获得更多的食物 , 有的成员可能会因受伤或者生病无法捕食 。
在这时 , 只要它们有需要 , 健康的海豚便会为弱势群体带去帮助 , 比如将生病无法有效完成呼吸的同伴带去水面 。
这种利他表现并不局限于海豚本身 , 因此在海上不幸溺水的人可能会吸引海豚的注意 , 并在海豚的利他社会性下得到帮助 。
它们甚至会驱赶在游泳者周围的鲨鱼 , 以此保护潜水者的安全 。
不过野生的海豚还是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 尽管它们不会对人表现出攻击性 , 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因为好玩而造成过失杀人 。
目前动物学家对海豚的这种行为还无法做出有效解释 , 唯一合理的推测是海豚旺盛的交配欲望 , 以及对食物资源的竞争所导致 。
微笑背后但回到水族馆 , 一切就会发生改变 , 海豚性格大变 ,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类带来的伤害 。
如果有看过《海湾》这部影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 鲸类动物在今天遭受到人类的迫害 。
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严重 , 这部影片呼吁人们要保护它们 , 并倡导日本的捕捞方式需要做出改变 。
另外还有针对食用海豚肉带来的汞中毒风险的公众宣传 。
前面我们仔细地了解了海豚展现出来的能力 , 圈养会严重影响它们的心理健康 。
想象一下 , 要是整天把人关在一个屋子里 , 除了吃饭睡觉 , 剩余的就是无尽的表演和投其所好 。
强制训练给海豚带来的心理伤害几乎不可逆 , 同时水族馆的环境也比不上自然的海洋 。
缺乏了宽阔的游动空间 , 休息时的海豚会经常出现机械性的重复行为 , 比如反复在一个空间游动 , 重复地撞击墙壁或者玻璃 。
另外作为一种群居生物 , 脱离了群体也会让它们变得更加孤独 , 从而导致它们的身心健康退化 。
海豚的袭击正是由于这种病态的饲养环境所导致 , 事实上全球各地都有不少水族馆的海豚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
美国海豚专家及行为神经科学家洛里·马里诺表示 , 当海豚意识到自己成为个体时 , 这让它们会感到自己被抛弃 , 并且会试图做出自杀行为 。
另外这种低下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它们的免疫系统 , 进而导致它们更容易遭受感染的风险 。
值得一提的是 , 海豚生活的自然环境是海洋 , 人工环境通常会为了消毒杀菌投放氯化剂进行消毒 。
这种有化学毒害能力的物质会刺激它们的眼睛和皮肤 , 部分海豚甚至会因为长期接触氯化剂出现皮肤脱落 , 过高含量的氯让它们无法睁开眼睛 。
在水族馆中 , 海豚面露着微笑卖力又努力地为人们带去欢乐 , 但没人知道它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
最终它们选择死亡 , 亦或者将愤怒还给人类 , 海豚的微笑或许是全世界最残忍的骗局 。
推荐阅读
- 盘点地球上最强大的9种群居动物,斑鬣狗仅排第3,第1无悬念
- 活到156岁才可交配,因为太懒为了吃饱饭,它们献祭了自己眼睛
- 潜水员被鲸鱼吞下后,竟奇迹般生还!是如何做到的?
- 人类是否能永生?你知道你还能活多久?看人类平均寿命就知道
- 最古老鱼类心脏化石现踪澳洲 距今3.8亿年
- 老虎如果从地球消失,会带来什么后果?新疆虎给的教训不能忘
- 可怕的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噬海水30亿吨,海平面为何不降反升?
- 数百头鲸鱼在“地狱之门”离奇搁浅,2年前同一天也发生过相同惨剧
- 石斑鱼有多凶猛?海洋霸主鲨鱼都不是它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