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后裔蹁跹人间,而且时常盘桓在我们的餐桌上?它究竟是什么?( 二 )



标号为MOR2598的鸭嘴龙股骨
于是在二人发表了全新的研究结果和相关论文之后 , 人们都很震撼 。
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 , 赫胥黎就提出过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 , 无奈却未曾找到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 如今 , 这一研究成果无疑证明了赫胥黎的推测是对的 。

论文中是这样描述结果的:“利用质谱仪检测 , 我们在MOR1125的骨头碎片当中发现了7个保存完好的蛋白质片段 。 其中 , 5个片段所含的胶原蛋白潼鸟类特别是鸡的蛋白相匹配 。 ”

鸭嘴龙的胶原蛋白肽序列较为接近鸟类
由此可见 , 电影当中的情节似乎真的能成为现实 , 人可以在现实当中从化石中提取出类似的东西 , 用来克隆恐龙 。 届时 , 《侏罗纪公园》就会走进现实 , 我们将在现实中再次与这些远古霸主偶遇 。
值得一提的是 , 科学家指出 , 不止是胶原蛋白的某种相似性 , 如今我们还能从鸡的DNA当中找到有关恐龙的蛛丝马迹 。 而如果科学家能够用某种方法唤醒鸡体内的这些“基因记忆” , 就会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物 , 他们称之为“恐龙鸡” 。

“恐龙鸡”的形象构想
为此 , 他们戏称道 , 在这之后就不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 , 因为先有的是恐龙 。
不过恐龙如果真的能够复活 , 那么它在看到自己的后代竟然混到了成为人类餐桌美食的份上时 , 应该还是会非常愤慨的 。 毕竟它再怎么说都是上一任地球霸主 , 怎么走到最后竟然变成了这样呢?

鸡是人类餐桌上的“常客”
那么 , 人类又到底对“恐龙的后裔”做了些什么呢?
昔日霸主如今被卡“bug”大家知道 , 鸡除了肉能够食用以外 , 它能贡献“鸡蛋”也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征 。 虽然鸡蛋我们天天吃 , 但是对于鸡的下蛋机制大家却不够了解 。
实际上 , 鸡蛋就是母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 , 而它不管能否接受受精 , 都能成为“鸡蛋” 。

鸡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换句话说 , 不管有没有公鸡精子的参与 , 都不妨碍母鸡下蛋 。 而且根据科学家观察 , 这应该是从恐龙时期就留下的“bug” 。 因为不同于哺乳动物 , 公鸡的精子在母鸡体内的存活时间很长 , 而母鸡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繁育后代 , 就会持续不断地“排卵” 。
这种机制本来是为了克服危险复杂的环境而演化出来的 , 而人类却利用了这个“bug”让母鸡进入了下蛋循环 , 源源不断的为我们产蛋 。
在这种情况下 , 只需求鸡蛋的人们不再需要公鸡参与到产蛋的过程中 , 甚至都能模拟出母鸡产蛋所需要的环境 。

养殖场内的母鸡
因此 , 每天都有许多被孵化的小公鸡站上传送带 , 缓缓走向生命的尽头 。 这时的它们可能只出生了几天 , 但是由于是“公鸡” , 不具备太多的利用价值 , 就会被这样直接处理掉 。 相信 , 恐龙看到自己的后裔竟然面临这样残忍的绞杀 , 也会觉得十分无奈 。
综上所述 , 恐龙的进化似乎是“反向”的 , 那时的它们有多威武 , 如今就有多“窝囊” 。 而对于这种变化 , 许多人都感到不解 , 因为从恐龙霸占地球的时间长度来看 , 它们是完全有机会朝着高级生命进化的 , 毕竟那时的恐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慧特征” 。

“恐龙人”的形象构想
恐龙为何没有创造文明?恐龙在地球上度过了一亿多年的时光 , 人类与之相比确实算不上什么 。 可是 , 恐龙似乎没有抓住机会 , 在漫长的时间内进化出智慧 , 甚至缔造文明 , 这又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认为 , 恐龙和人类的进化之路是完全不同的 。 相较于人类 , 恐龙那时因为力量、体型等方面的优势 , 已经在生物界获得了绝对的话语权 , 在这种情况下 , 恐龙完全不用思考要不要选择进化大脑 , 或者创造文明 , 因为对它们来说 , 使用武力维持现状就非常容易了 。

恐龙的天敌只有恐龙
其次就是恐龙的种类颇多 , 而不同种类之间的厮杀也是十分常见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能够单枪匹马作战的恐龙 , 并不需要“家庭”或者社会性的生活 , 因此在缺乏这一因素时 , 是很难形成“文明”的 。

白垩纪时期的恐龙种类繁多
总之 , 纵观地球上的每一任霸主 , 其实都在演化过程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 而人类 , 确实算是其中比较“奇葩”的一个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