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共享共用让多方受益 , 库容扩充持续更新
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的上线运行 , 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数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共建、共享、共用 , 在我国种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也为推动DNA检测技术应用打开了新局面 。
目前 , 该平台具备查询、比对、鉴定、分析等4大功能模块 , 可为市场打假、品种管理和育种创新等主体提供实时查询比对指定品种指纹异同、筛查推断未知品种身份等服务 。
平台上线 , 检验机构、执法机构及维权企业都能从中受益 。
对检测机构来说 , 在以往鉴定过程中 , 取样流程需要被告人向国家或各省管理部门提交申请 , 再从种质库提取标准样品繁殖材料 , 手续多、耗时长 , 间接拉长了侵权案件的审理时间 。
李菊丹认为 , 有了DNA指纹库 , 从材料对外进行检测 , 到检测数据对外开放 , 程序上更加轻简 , 也避免了种质库中标准样品被频繁取样消耗的问题 。
多年从事检测工作的刘晋对此深有感触 。 她所在的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深圳)从2011年起主要承担水稻品种真实性检测任务 , 也接收全国各地农业行政执法单位委托的仲裁检测、育种单位维权打假或育种创新比对等工作 。 “近年来 , 每年都有企业和执法机构委托样品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 , 但有的因为没有标准样品做对照而无法检测 , 有的需要企业到农业农村部门申请标准样品再送到机构进行检测 , 一方面时效性差 , 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检测成本 。 ”
全国建立统一的DNA指纹库 , 让检测机构摆脱了品种真实性鉴定中对实物标样的依赖 , 减轻了各级种业执法部门因为调取标样带来的各种成本 , 不仅加倍提升检测效率 , 也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同作物、不同DNA指纹数据库分散的状况 。
据平台承办单位、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介绍 , 今年 , 平台授权农业农村部推荐的20家种业打假护权检验机构作为首批检验机构用户 , 这些种子检验机构利用公共平台 , 承接了大量种子市场监管、执法仲裁、司法纠纷相关的检测任务 , 累计检测7291批次种子样品 , 已出具5106份检验报告 。
“今年 , 我们深圳中心准备扩展10个作物真实性项目 , 因为有了平台的支持 , 才能确保这些作物品种真实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 ”刘晋信心满满 。
对品种管理部门来说 , 平台上线有助于实现对全国所有区域、不同参试渠道的参试组合DNA指纹联网监测 , 从而保证了品种区域试验的公正性 , 从源头上杜绝“仿冒”品种流入市场 。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DNA指纹检测已作为三大粮食作物审定的必要条件 , 通过DNA指纹筛查 , 每年淘汰申请审定的稻品种5%左右、玉米品种和小麦品种10%以上 。 在品种登记中 , 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向日葵登记品种专项清理中 , 撤销了269个“同质化”登记品种 , 实现了市场品种的“有进有出” , 净化了种业市场 。
对育种单位和品种权权利人而言 , 平台为搜查侵权“嫌疑人”、维护育种家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种创新团队选育成的“京糯6”玉米品种在201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 该团队利用该自交系组配出了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糯玉米“京科糯2000” , 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 但几年后 , 就发现市场上有多家企业对“京科糯2000”稍做改良后 , 当作新品种进行审定推广 。
但由于“京科糯2000”未申请品种权 , 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 , 只能吃“哑巴亏” 。 DNA指纹库平台上线后 , 经筛查发现多个品种组合中直接使用了“京糯6”作为亲本之一 , 就委托维权公司开展“京糯6”维权工作 , 目前已和多家单位达成了品种许可使用协议 , 获得“京糯6”品种许可费上百万元 。 这让育种创新团队为之一振 。
同时 , 国内多家企业也成为平台上线的受益者 。 以三北种业为例 , 通过DNA指纹平台 , 从制种基地开展品种维权 , 确认并锁定侵权制种地上万亩 , 为投诉、诉讼等维权工作固定证据 , 奠定了获得侵权赔偿或品种许可使用基础 。
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 , 平台正式上线运行5个月以来 , 受到了种业界高度关注 , 种子企业和社会公众踊跃使用 , 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500个 , 访问量突破1万次 。
“近期‘三瓜一菜’(西瓜、甜瓜、黄瓜、番茄)指纹数据正在加紧构建 , 有望不久入库 。 ”刘信介绍 , 全国农技中心正进一步加大DNA指纹检测标准研发和建库力度 , 继续扩充作物种类 , 分批次增加更多作物品种DNA指纹数据 。 同时 , 加快补齐新审定、登记品种数据 , 持续更新指纹信息 , 尽快建立健全涵盖所有重要农作物品种多种标记类型的全国统一DNA指纹数据库 , 为全国农作物品种创新和种子市场监管提供共享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 。
推荐阅读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一次陨石坠落的惊险景象
- 水会转变为石油,地球不断冒油可用5亿年?石油枯竭难道是骗局?
- 石油枯竭难道是骗局?水会转变为石油,地球不断冒油可用5亿年?
- UFO和外星人存在的铁证?古代国内外,多起不明飞行物目击记载!
- 人类祖先疑似接见过外星人,古籍可找到蛛丝马迹,它们或许早已出现
- 自闭症的研究新进展
- 科学家沈括,毅然投身物理界,又命名石油发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