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回乡探亲,看到母亲竟差点没认出来:娘,不孝儿子回来了( 三 )


3.苦心争取 , 只为棺葬守母坟1956年4月 ,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 , 全国开始倡议火葬 。 当时 , 参会的150多位国家领导全部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字 , 唯独许世友很固执 , 他没有签字 。
其实 , 这个时候许世已经开始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 , 他死后可是要为母亲守坟的 , 火葬化成灰 , 变成烟 , 还守什么坟啊?

许世友
1979年 ,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 , 许世友顿感自己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 , 他开始正儿八经地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事 。
深思熟虑后 , 他给家乡的的许光写去了一封信 , 并附上了50元钱 。 在信中 , 许世友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 , 自己死后不要火化 , 要埋到奶奶身边去!并要求儿子用那50块钱为自己买一口棺材 。 当然 , 这口棺材后面也派不上用场了 。

许世友
1984年 , 许世友生了一场大病 , 已近耄耋之年的他 , 似乎有了大限将至的预感 。 于是 , 他找来秘书替自己给党中央写了一份报告 。 报告中 , 许世友情真意切地恳请党中央满足他死后棺葬的心愿 。
报告寄出后 , 许世友开始忐忑不安 , 他时时刻刻在关注报告的回复问题 , 就是有时在朦胧状态 , 他也时时担心不能如愿棺葬为母守坟 。
在长时间的担心和失落中 , 许世友甚至对自己的侄儿说 , 等他去世后 , 让侄子搞一辆卡车送他回老家......
1985年10月22日 , 开国上将许世友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大家还不知道如何处理他的身后事 。

许世友
【许世友回乡探亲,看到母亲竟差点没认出来:娘,不孝儿子回来了】其实 , 许世友提交的棺葬申请报告 , 党中央是十分重视的 。 可近三十年来 , 中央一直强调领导干部逝世后 , 应实行火葬 , 一切从俭 。 并且在党中央的带头下 , 很多地方老百姓都开始接受火葬了 。 突然有领导干部要棺葬 , 很可能会造成人民的不满 。
所以许世友的报告一级一级地递交上去 , 但却一直没有人敢做主作出肯定的回复而驳回老将军的请求 , 又于心不忍 。 最后 , 这封报告被提交到了邓小平的手中 。

邓小平
说实在 , 接到报告时 , 邓小平也很为难他一向坚持原则 , 但作为多年的老战友老朋友 , 邓小平对许世友很了解 , 深知他的为人要不是那么看重孝义许世友是不会麻烦组织的 。
在肯定了许世友将军一生为党和人民立下不朽功绩后 , 邓小平认为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 最终在许世友的报告中 , 签下了这样八个大字:照此办理 , 下不为例!就这样 , 许世友棺葬取得了特殊通行证 。

许世友
虽然许世友实行棺葬事宜获得了特批 , 但为了避免影响 , 许世友下葬的整个过程 , 也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 。
当时 , 许世友因为生病水肿以及注射防腐剂 , 身体增大了一倍 , 许光之前奉命准备的棺材已经不能用了 , 为了制定合适的棺材 , 治丧小组也是费了一大周折 , 千里迢迢从广西伐来两根百年楠木才解决 。 为了尽快入土为安 , 工作组在离许世友父母几十米外向阳的林地为许世友建造了墓地 。
为了绝对保密 , 许将军遗体的运送工作以及下葬事宜 , 被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 均安排在深夜黑灯瞎火中进行 。

许世友之墓
11月8日零点整 , 遗体护送队伍开始出发 , 没有挂遗像、披黑纱、放哀乐 , 车队只是平静地在深夜中缓缓前行 。
9日凌晨四点 , 当乡亲们都处在深度睡眠时 , 谁也不会想到 , 他们家乡的英雄 , 在这一刻回家了!战士们趁着在夜色掩护 , 将灵柩放进了墓穴…..就这样 , 许世友将军为母亲守坟的心愿 , 终于实现了!

许世友之墓
但从另一方面 , 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对于哪些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伟人始终牢牢铭记了他们的丰功伟绩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关怀和尊重 。
结语许世友对母亲的感情 , 远比许多人来得深沉 , 他们母子虽然聚少离多 , 但感情极为浓厚 。 每一次见面 , 许世友都会内疚地跪在母亲面前 , 在他心里 , 他是多么希望能留在母亲身边尽孝的 , 但最终只能因为肩负国家重任毅然离去 。

许世友
俗话说 , 孝子床前一碗水 , 胜过坟前万吨灰;门口有车不算富 , 家里有娘便是福 。 许世友对这句话的理解比常人更透彻 , 就算自己位居重职 , 也毫不忌讳地在母亲面前下跪 , 正如阎维文在《母亲》这一首歌里唱道:不管你多富有 , 不论不论你官多大 , 到什么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