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在下发现神话中的黑天之城,沉没是因为史前核战( 二 )


打破这个传说的是一位考古学家 , 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 , 印度考古学家拉奥博士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 因为他公开宣布 , 黑天之城已被他找到了 , 这座城市至少存在于公元前3000多年 , 其位置就在坎贝湾海底 。

1960年 , 当时正在研究水下文物的拉奥博士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陶制品及古钱 , 种种迹象让他不得不怀疑 , 这片水域之下曾有过城市 , 经过细致的声呐勘测分析 , 拉奥博士发现 , 这个水下城市不仅有 , 且其规模还不小 。

到了1988年 , 拿到资助的拉奥博士开始对这一水下城市进行细致勘测 ,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长约2到4公里的城墙 , 其下有着巨大的砂石块 , 上层由有小碎石构成 , 从这个基本结构上来看 , 是不是有些像我们前面说到的黑天之城?
除此之外 , 围城之内的城墙经测量约有7到10米高 , 这个高度差不多有3到4层楼 , 如果按照拉奥博士给出的公元前3000年为时间参考点 ,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黄帝蚩尤大战之中 , 这样高的建筑物 , 恐怕只有埃及大金字塔能与之比肩了 。

全面勘测之后 , 拉奥博士最终确定了两处靠近海岸线的建筑群 , 这些建筑之间由网状道路相连接 , 其间还存在着大量的黑天石像及钱币等古老物品 , 在钱币上拉奥博士还发现了大量的文字 , 经细致对比 , 这些文字与《摩诃婆罗多》的描述极为吻合 , 另一方面 , 印度国家物理研究所也给出了9000年历史的检验结果 。

可还没等拉奥博士高兴 , 财务那边便跑来告诉他 , 资方的资金不够了 , 无奈之下 , 拉奥博士只能将现有的资料进行整理 , 最终整理出版了一本叫《德瓦尔卡的失落之城》的书 , 而后黑天之城的探索就此搁浅 。

转眼到了2003年 , 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高喊“找到了”的博士 , 他想接手拉奥博士未完成的事业 , 经过数据分析得出 , 这个地下城约有半个曼哈顿岛那么大(10平方公里) , 经他手再次打捞的古物 , 被英国牛津大学鉴定出拥有7000到1万年的历史背景 , 但想要对这一地下城进行深入的勘测 , 至少要再投入几千万美金才能初步完成 , 可当时的印度文化部哪有闲钱干这个 。

无论怎样 , 巴博士和拉奥博士都间接证明了这段传说的真实性 , 根据《摩诃婆罗多》的描述 , 黑天死后 , 海水突然上升 , 黑天之城迅速沉入水底 , 但具体沉没时间《摩诃婆罗多》并没有提到 , 因此也就只能靠猜测了 。
根据地质学家米勒的说法 , 经由电脑大量的数据分析 , 印度西海岸从12400年前到6900年前如下图这样缓慢的发生着变化 , 从图上可以明确的看出 , 古城所在的位置正是在6900年前沉到水下的 , 至于是像《摩诃婆罗多》中说的那样突然沉的 , 还是一点点淹没的 , 暂时还不得而知 。

假设有一天这处水下古城真的被证实就是《摩诃婆罗多》中提到的黑天之城 , 那么《摩诃婆罗多》中提到的那场大战 , 搞不好也会是真实的 , 这也就是说《摩诃婆罗多》中描写的那段史前核战也极有可能确有其事 。
《摩诃婆罗多》中有着这样一段文字:一个带着宇宙所有力量的弹丸 , 一个白炽的烟柱和火焰 , 像一万个太阳一样明亮 , 这是一个未知的武器 , 一个铁雷 , 一个巨大的死亡信使 , 它将整个种族化为灰烬 。

如果没有1945年那两颗原子弹的爆炸 , 可能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并不能想象核武器爆炸时的样子 , 根据当年的报道 , 有着1500TNT的“小男孩” , 在广岛上空爆炸时形成了一团直径约300米左右的火球 , 其光亮晃得人无法睁开眼睛 , 其正下方的温度可达4000摄氏度 , 爆炸点下方的人事物瞬间变成了焦炭或直接灰飞烟灭 。

曾经有杠精跳出来说 , 这一定是当年的翻译者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 其目的是令《摩诃婆罗多》看起来更玄幻一些 , 但根据历史资料 , 最初的《摩诃婆罗多》翻译于19世纪 , 在那个时期 , 人们还无法理解什么叫核战争 , 况且能够翻译的人又不止一人 , 所以其真实性还是可靠的 。

不仅如此 , 在距离孟买约400公里的位置还存在着一个佐证 , 众所周知 , 原子弹爆炸会留下一个非常大的弹坑 , 还是以“小男孩”为例 , 1945年它在距离地面大概600米的高空发生的爆炸 , 因此地面没有留下明显的弹坑 , 但根据计算 , 如果这个当量的原子弹在地表爆炸 , 至少会形成一个直径50米、深20米的弹坑了 , 假设再加强点 , 原子弹是在钻地之后爆炸的 , 一个天然湖泊是没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