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 把退化当成进化的鲑居尾孢虫 , 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 , 来完成新陈代谢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 , 科学家也不清楚原因 , 只能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成功进行推断 。 科学家指出 , 不会呼吸的鲑居尾孢虫或许有一些特定的技能 , 这使其可以从鲑鱼的细胞当中获取能量 , 或者说它已经进化出了类似于单细胞生物的生存方法 。
除此之外 , 科学家还认为鲑居尾孢虫的这种不依靠氧气就能生存的特征 ,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 而是它为了适应环境演化出来的 。
换句话说 , 紧密的鲑鱼肌肉当中 , 氧气确实少得可怜 , 所以为了能够顺利活下去 , 鲑居尾孢虫就选择了最利于自己的进化道路 , 那就是反向进化 , 放弃呼吸 。
不得不说 , 在它的身上还有着无数尚未解开的谜题 , 而这些谜题只能等到研究更进一步才能找到答案了 。 值得一提的是 , 其实除了鲑居尾孢虫以外 , 在自然界当中 , 也有许多生物不喜欢氧气 。
【不靠氧气生存的动物?科学家不清楚原因,或颠覆对生命的认知】广泛存在的厌氧生物
过去人们总觉得 ,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生物是不喜欢氧气的 , 但实际上“厌氧”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 不过 , 这些生物在人们的眼中似乎不常被当成“生物” , 只能算是细菌 。
厌氧生物的主要特点当然就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难以生存 , 不同于鲑居尾孢虫为了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 大多数厌氧生物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 换句话说 , 对于有氧的环境 , 它们宁可死 , 也不愿意妥协做出改变或者进化 。
咱们在上文中提到了厌氧生物基本都是以细菌为主的 , 而厌氧菌实际上是正常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 喜欢在人体皮肤或者抢到的深部黏膜当中生活 。 需要注意的是 , 厌氧菌还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 分别是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微需厌氧菌 。
之所以将其分为三个类型 , 是因为这些家伙对氧气的耐受性是不一样的 , 像专性厌氧菌就比较娇贵 , 一旦暴露在氧气当中 , 它就立即死亡 。 比如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双歧杆菌 , 它就是专性厌氧菌 , 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作用 。
显然 , 看在这些作用的份上 , 我们也不希望这种细菌死亡的太多 。
那么 , 除了以上这些看起来和大家理解中生物完全不沾边的家伙以外 。 自然界当中的动物 , 还有哪些是憋气冠军呢?
自然界的“憋气冠军”
相信大家小时候在观看一些好莱坞大片的时候 , 经常会惊讶于片中主角们的游泳和憋气技术 , 因为他们好像都“天生”掌握着憋气和游泳技能 。 当然 , 这其实不是天生的 , 而是与他们受的教育和参与的课程有关系 。
那么 , 现实当中 , 人类的憋气时间最长能达到多少呢?
根据新闻报道来看 , 人类最长的憋气时间为24分3秒 , 这是一位西班牙潜水爱好者在2017年时创下的记录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 , 不禁让人感叹这家伙是不是长了个铁肺 。
但其实 , 这个憋气时间和自然界当中的其他生物比起来 , 算不上多厉害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已经被列为极危物种的沙漠鳉鱼为例 , 这家伙本来生活在宽阔的湖泊当中 , 但是随着气温的上升以及环境的改变 , 它所处的湖泊变成了小小的水塘 , 水温也不断地上升 。
在这种情况下 , 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沙漠鳉鱼开始改变自己 , 让自己既能耐住高温 , 又能在无氧的环境下生活较长的时间 。
研究人员认为鳉鱼通过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进行随机切换来减缓这种伤害 。 在极端情况下 , 鳉鱼能进行无氧呼吸五个小时之久 。 在此期间 , 鳉鱼体内会产生乙醇 , 之后在无氧条件下将乙醇进一步分解并获得能量 。
除了它以外 , 还有一种叫做蠵龟的爬行动物 , 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多年 。 这家伙依靠着高超的内部循环系统 , 能够完成长达10小时的潜水活动 , 十分令人 。
当然 , 以上这些生物再厉害也比不过鲑居尾孢虫 , 毕竟它才是狠人 , 直接将线粒体都抛弃了 , 彻底把自己送上了不靠氧气生存的道路 。
推荐阅读
- 中国故事|空间站造梦
- 犯错可带来多大代价?盘点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5个极其昂贵的错误
-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巨鼠是真的吗,变异食人鼠狂袭击8名科学家
- 最美逆行者?因为不能用猴子做实验,德国顶级科研所整体搬到中国
- 南极的血色瀑布!形成于150~400万年前,蕴藏地球生物圈大秘密
-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 事实证明:冠状病毒并不是从实验室里逃出来的!
- 大物理学家杨振宁: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容易发展,在中国可能会出问题
- 如果我们的祖先是鱼,我为什么不会游泳?科学家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