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台特玛湖 。 218国道横穿台特玛湖 , 行车其上宛如水上公路 , 漫江碧透 , 流彩溢金 。 谁也无法想象 , 曾经枯竭的大湖竟能迎来“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终于在晚霞的陪伴下 , 我乘坐的车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兵团农二师36团米兰镇 。 怎么说呢?曾经在家乡四川省凡是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到达的地方 , 我们通常都是形容要去上海北京 。 而在新疆 , 一天的时间只是从巴州的州府到巴州的若羌县 。 其实除了要离开若羌县去库尔勒市或乌鲁木齐出差时 , 会感觉旅途实在太遥远 , 如果一直生活在若羌县境内 , 真实的情况是根本感觉到不到若羌县究竟多大 , 不仅跟其他县一样 , 而且还会觉得这里很小 , 小到只有一个内地小村庄的感觉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和体会呢?因为若羌县虽然面积很大 , 差不多有两个韩国一样大 ,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一半多的国家和地区面积不如若羌县 。 但是若羌县却只有两个像点城市模样的城镇 , 一个是若羌县城 , 另一个是距离若羌县城80多公里的兵团36团米兰镇 。
而除了这两个城镇外 , 其他的乡镇都没有形成像样的城市功能 , 比如瓦石峡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铁干里克镇、铁木里克乡、吾塔木乡、祁曼塔格乡等乡镇的集镇 , 真实情况就是有几家小卖部和商店的居民点 , 甚至不如内地的一个村庄 , 说是镇已经是抬举它们了 。
而若羌县城和36团米兰镇的城镇规模也不大 , 曾经的若羌县城很小 , 被人形容为“一条马路三盏灯 , 一个喇叭全县听” 。 我在36团工作时听若羌县一位老人说在刚解放的时候 , 若羌县当时是没有什么产业的 , “重工业是钉马掌 , 轻工业是打
36团米兰镇是兵团的团场城镇 , 有三四层楼的居民小区——康馨小区、枣香苑小区、米兰花苑、玉源居小区、金山绿苑小区、沁园小区、米兰公寓等 , 有长安路和子母河路两条主干道和一条两三百米长的步行街 。 镇上有宾馆(米兰宾馆) , 有农贸市场、小超市、公安局分局、幼儿园、中学等 , 这里也是自驾游进出罗布泊或楼兰古城的第一站 。
刚才说了这里很小 , 是因为若羌县城和36团米兰镇都是位于沙漠戈壁滩中间的两个小绿洲 , 这两个小绿洲周围数百公里都是茫茫无人烟的戈壁滩 , 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库木库里沙漠这三大沙漠和荒凉的阿尔金山环绕着 , 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孤岛 。 若羌绿洲和米兰绿洲面积都很小 , 所以这里生活在小绿洲里的人们 , 很少会走出绿洲去戈壁滩上 , 大多数人每天的行走轨迹都在那小小的绿洲里 。 而若羌绿洲和米兰绿洲相距80多公里 , 绿洲只有10多万亩 , 骑个摩托车10分钟就能走出绿洲了 。 所以这里的人们感觉生活的空间很小 , 不会有中国第一大县的感觉 。
我虽然仅在若羌县辖区内的兵团36团米兰待了两年时间 , 但那儿给我留下的印象 , 比我之前的人生经历更加深刻 。 有多崇高的意义说不上 , 但却真切体会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意境 , 这是沙漠深处隐藏着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 这里没有摩天大楼、没有地铁轻轨、没有商业综合体、没有喧嚣的不夜城、没有电影院和大型游乐场 , 但有阡陌交通、有房田屋舍、有春花烂漫和黄叶悲秋 。 现代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很快 , 人们整天住在钢铁森林里 , 每天忙碌着上班下班 , 时间久了不仅会让人感到对生活厌倦 , 严重的可能会让人抑郁 , 相信很多人在疫情的影响下 , 都会有想要去若羌或米兰生活的想法 。
在若羌和米兰这样的沙漠绿洲生活 , 晚上听着沙尘天“呼呼呼”的风声入睡 , 早上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风沙过后的艳阳天 , 闻着沙枣花的味道 , 早上出城去枣园 , 晚上日落而息 , 想必这样的生活必定舒心惬意 , 也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 。 但是真实的绿洲生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 会有很多让人感到不方便的地方 , 不过总体来说住在若羌和米兰还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 这大概是又孤独又惬意 , 又想回到熙熙攘攘的乌鲁木齐 , 又怕那日复一日的生活和惬意难求的境遇与这绿洲小城别无一二吧 。 但是善于聊以自慰的人即使在孤岛上也能有一帮人陪吧 , 内心孤独的人就算在人流里 , 又有什么热闹可言?